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再别康桥》艺术性一、吸收中国古典诗歌精髓——融情于景营造完美的意境。㈠精心选择意象,营造完美的意境1、选择纯自然化的意象。在康桥,不经意间就会看到钢筋水泥的丛林、车水马龙,也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声,诗人对这些避而不写,却选择了纯自然化的诸如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意象给人一种走进大自然的感觉。全诗就是一幅缓缓流动的图画,一幅涂抹上浓浓离情的画卷。夕阳西下,2、再别康桥中那些优美的意象,又有意无意的藏着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子。“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新娘。”柳树的形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送别诗中的典型意象,因为“柳”与“留”谐音,人们常常用他们来寄托依依惜别的深情,著名诗句有“杨柳岸晓风残月”、“客舍青青柳色新”、“晚风拂柳笛声残”等。将柳树比成新娘古诗中也早已有之,如“翠柳将斜阳,偏照晚妆鲜”(阴铿侯司空宅咏妓)。“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很显然是受宋朝张孝祥的诗句“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的影响。这些意象透露着浓郁的传统文化的底蕴,走进再别康桥,宛如走进“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在精心选择中国古典化意象的同时,诗人还有意识的避免西方化的意象。全诗中,只有“康桥”一词是个西方化的物象。倘若你不知道“康桥”就是“剑桥”,是在异国,你会完全以为是在中国的一个地点进行告别;“那榆荫下的一潭”,明明是拜伦潭,诗人偏偏不说“那榆荫下的拜伦潭”,以避免引起西方化的联想;诗中未出现像“无花果”,“橄榄枝”等明显西方化的意象;诗中也未出现一个英文单词,而当时英文入诗则是很常见的。㈡为了营造优美的意境,徐志摩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非常讲究炼字、形式的整齐及凸现抒情主体等传统。⒈讲究炼字及形式的整齐为了营造优美的意境,⒉凸显抒情主体凸显抒情主体是中国古典诗歌经常使用的增加作品意境美的一种方法,本诗也恰到好处运用了这一方法。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不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如岳飞的小重山的上阕“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以及满江红中的“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些作品都直接描写了抒情主体的行动“无言独上西楼”“起来独自绕阶行”“抬望眼,仰天长啸”,这些行动进显了抒情主体的情怀,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为了与周围的景物和谐一致,这里的抒情主体也完全是当时中国人的装束。“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试想一下,西装革履的绅士谁带东西不是用口袋却是用袖子呢?谁告别不是挥手而是挥衣袖呢?很显然,二、在吸收中国古典诗歌精髓的同时,诗人还借鉴了外国诗歌的表达技巧,通过一些诗句将感情直接倾诉出来。当然他倾诉的方式又有着明显的中国特色,即巧妙的借助周围景物的帮助将感情倾诉出来。“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是一句直接抒发“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也是一句直接倾诉心声的句子。由于上文已对水底的“青荇”进行了描写——“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读者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这样一幅图画:在康河的清澈的流水中,青荇自由自在的展示自己柔美的身姿。于是,“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这一句就既有强烈的抒情性又有丰富的意境美。总之,这些诗句既将笔触伸向人的内心世界直接、热情奔放的来表达感情,有外国诗歌强烈的抒情意味,又有中国古典诗歌丰富的意境美,让读者强烈而又真切的感受到再别康桥教案【教学目的】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⑴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⑵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教学重点】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二、徐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