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7页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直接导致了()A.井田制瓦解B.地主阶级政治力量壮大C.周王室的统治D.改革变法时代风潮2.井田制的本质主要体现在()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D.“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3.下列各项工具中,用于提高冶铁质量的是()A.杜诗水排B.高转筒车C.马钧翻车D.风力水车4.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C.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有所提高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注重发展生产5.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金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A.鎏金术B.灌钢法C.水排D.铸钢法6.某同学向图书馆借阅《红楼梦》《苏州府志》《天工开物》三本书,计划写一篇研究性学习的论文。下列选项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主题的是()A.唐代苏州的风俗B.元代的海外贸易C.明清江南的手工业D.晚清的文学创作7.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冶矿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8.“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9.“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上述场景和右图《纸币铜版拓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同时出现于()A.春秋B.唐代C.北宋D.明代10.乔家大院是清代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①小农与市场联系加强②小城镇经济空前繁荣③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④工商业的繁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11.封建社会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A.“富者”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B.“贫者”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国家支持“富者”兼并土地12.隋唐时期,促进商业发展的因素不包括()A.农业经济的发展B.手工业的发展C.大运河的开通D.纸币的发行13.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4.唐朝时期在广州设立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是()A.柜坊B.市舶使C.瓦肆D.邸店二、问答题15.看图回答:图1唐都长安图2宋都东京(1)观察以上地图,说明北宋东京商业活动与唐朝长安相比,有什么变化?(2)史书记载,在唐都长安,太阳升起后,击鼓开市,开始贸易活动;傍晚日落前,关门闭市,停止贸易活动。以上记载说明唐朝官府是如何管理城市商业活动的?宋朝时发生了什么变化?(3)上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16.封建社会推行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据史实说明“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促使井田制瓦解”是最直接的表现。2.C解析: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字资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说明井田制的本质是土地国有制。3.A解析: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对古代灌溉工具的区分。杜诗水排是鼓风冶铁工具,其他各项均为农用工具。4.B解析: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在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答案是B。5.B解析: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冶金技术水平的认识。灌钢法不仅是我国古代冶炼方面的重要成就,而且领先于世界。6.C解析:题目具有开放性,考查学生历史资料的研习能力。三本著作均涉及手工业制造。其他三项内容与题目要求不符。7.C解析: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明清时期的“近代的前夜”。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它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所以称之为“近代的前夜”。8.A解析:唐朝商业活动最大的特点是商业活动地区和经营时间具有严格的限制,商业区和住宅区严格分开的。所以上述现象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