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与小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与小教案,欢迎大家分享。大与小教案1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2、通过反复品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四、教学准备:课件,图片。五、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8《小松树和大松树》,老规矩,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多高你呢回答伯伯孩子爷爷托松树(二)贴图导入。1、昨天我们还认识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两位新朋友,谁来叫叫它们!(出图小松树大松树)2、谁能把他们送回家?(贴图)你能用书上的语言来说说它们各自的家吗?3、是啊!他俩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天天见面,这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话了!打开课本,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划出小松树说的话,再读一读!4、交流。谁先来读读你划出的句子。5、屏幕出示划线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读!6、自己再去好好读读小松树的话,想一想从它说的话中,你读出了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7、谁来说?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也感受到![交流说、读,在说和读中充分体会小松树的自满和无礼!]8、自己连读第二段,说说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大松树?[对比读中体会大松树的宽容与大度]9、看屏幕有感情地朗读本段。10、故事中还有一个人物他是谁?(风伯伯)谁来把他也安全地送回家?[贴图]你为什么贴在这里?11、下面请小朋友们小声地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从这段中你又读出这是怎样的风伯伯?读——说——再读[关心小松树、讲道理(读出关心的语气)]“托”?你来做个托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试试12、课文中这三个人物,你们最喜欢谁?为什么?大松树——大度,不斤斤计较小松树——知错就改风伯伯——关心别人13、师小结既然大家都喜欢他们,让我们把这个故事再练着读读好后来表演表演好吗?(三)读课文,学表演。(四)拓展。1、想象练说: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山上的小松树就对山下的小松树说:“()”。2、课外阅读补充材料《红花和绿叶》。大与小教案2活动目标:1、学习10以内数的双向序数。2、从不同方向表述物品的排列位置。活动流程:1、引导幼儿复习上、下空间方位。(1)让幼儿观察活动室,说说自己的头顶上有什么?或者说说个别有的头上有什么东西。如谁的头上有东西,有什么?要求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如:某某的头上有一个怎样的发夹。)(2)教师提出要求让幼儿做,如你们的脚下有一张椅子,要求幼儿及时作出反应。2、引导幼儿理解不同方向的排列顺序,并发现不同之处。(1)提问:老师的桌子上有什么?在桌上用积木搭成一座桥,在桥上放一辆小汽车,小汽车上放一个喜羊羊,桥下放蓝色的皱纹纸代表小河。(引导幼儿说出物体摆放的上下位置。如桥的下面有河桥的上面有一辆小汽车,汽车里坐着一只喜羊羊。孩子说出一句分析用到什么方位名词,还可以怎样说多提问几个孩子?)(2)将上述场景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且贴上箭头符号:从下向上依次是小河→小桥→汽车→喜羊羊。(引导幼儿认识符号卡,并理解符号卡所代表的含义,↑是从下向上,↓是从上向下。)(3)师:从下往上数第四个是什么?(喜羊羊)如果从上往下数第四个是什么?(小桥)为什么都是第四个,物体却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说出方向不同。)(4)将物体改成横向排列,请幼儿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练习序数的排列顺序。(5)教师:排列的物体,从不同方向开始数,排列的顺序就可能会有所不同。(6)幼儿排队,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不同的方向数一数第几分别是谁?或者教师说出一个位置让幼儿站到相应的位置。3、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1)教师引导幼儿先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洞洞积木的位置关系,并将每块积木与表示位置的相应数字连线,再用颜色图卡排出相对应顺序的积木颜色来。(2)教师再引导幼儿按从下到上的顺序观察洞洞积木的位置关系,并将每块积木与表示位置的相应数字连线,再用洞洞形状的图卡排出相对应顺序的积木洞洞的形状来。活动反思:在这个活动只要是让孩子学习10以内数的双向序数并要求孩子能从不同方向表述物品的排列位置。活动孩子的学习情绪较高,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如在第一个环节孩子都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老师创设的情景,如有的孩子以桥为参照物说桥的下面有小河,上面有小汽车。有的说桥上有小汽车,小汽车里坐着喜羊羊等句式。在操作时孩子也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基本上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务。但整个活动过程中游戏还是太少,中间还可以多创设游戏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如让孩子排队时,让孩子提问:“从左往右数排在第几的是谁?从右往左数排在第几的是谁?)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