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PAGE\*MERGEFORMAT6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6页电视新闻历史素材数字化问题分析摘要:各级广播电视台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新闻历史素材,但由于存储载体磁带长期保存,难免磁粉脱落,出现老化、损坏严重,读取、调用困难等问题。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电视新闻历史素材的数字化带来契机。随着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日渐普及,一些电视台开始开展新闻历史素材数字化建设工作,这对于电视台本身以及社会其他行业发展意义重大,但由于资金、设备等限制,编目转储工作开展较为缓慢。重视电视新闻历史素材的重要价值,顺应技术发展变革,做好数字化工作,解决好新闻历史素材数字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是各级广播电视台数字化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关键词:电视新闻历史素材;影像资料;数字化;媒资管理一、电视新闻历史素材的价值电视新闻是电视新闻报道形式和内容的总称,通过电视屏幕向观众传递文字、图片、影音等形式的新闻信息,是电视台的节目骨干和主体性内容。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做好新闻事件的搜寻工作,对大量的人和事进行观察、体验,并将获取的新闻信息通过一定的加工手段转化为优质的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提炼新闻事实的基础,同时也是进行新闻报道写作最重要的依托。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视业发展突飞猛进,①县级以上电视台几乎都有自己的新闻采编队伍。广播电视台作为重要的新闻生产单位,主要产品是视音频新闻节目。广播电视行业经过漫长的发展,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电视新闻内容丰富,承载了庞大的社会信息,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媒体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闻已成为历史,保存下来的电视新闻历史素材成为人们回顾历史的重要途径。电视新闻历史素材既是社会发展的记录者,也是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者。在电视行业发展之初,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素材的存储缺乏经验,也缺少足够的重视,加上资金和设备限制,电视台即便有素材存储规划也无法顺利实施。新闻部门虽然有存储素材的习惯,但受磁带数量限制,数据存储极为有限。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电视新闻历史素材的调取和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改变了原有磁带、光盘存储的记录方式,使更多新闻素材得以保存,但遗憾的是先前损坏和遗失的历史素材已无法挽回。摄像技术的逐渐成熟促成了电视新闻素材的大量产生,丰富的电视新闻历史素材作为可视化“社会档案”是时展的见证,其中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可供研究者进行研究,也可以为大众检索服务,作为重要的媒体资产对广电新闻领域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二、电视新闻历史素材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素材的存储介质从磁带、光盘再到硬盘,不断更新。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新闻传播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电视新闻历史素材的重新整合加工、二次开发和为受众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带来契机。广播电视进入了媒体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的新阶段。托马斯·鲍德温在《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中提到数字化的两个层面:一是网络将计算机储存和处理过的信息重复共享给不同受众,形成互通互联;二是新技术的出现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整合为一体。①现阶段关于媒介数字化的研究多集中在第二个层面,主要关注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出版等内容,这里探讨的“数字化”更倾向于第一个层面。虽然新闻讲求时效性,历史素材已失去了时效,但不是成为历史的就是过时的。早期新闻素材大多由磁带等介质存储,如果不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就有永久失去的危险。摄像设备及技术全面用于日常生活之前的一段时期内,在电视台保存新闻素材意识较弱、存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能够保存下来的电视新闻素材都是具有珍贵价值的历史资料。磁带等存储设备退出历史舞台后,全面开展数字化存储是保证电视台新闻资料库完善、发展的关键一步。首先,电视台建设初期,资金、设备不足,为了减少运营成本,磁带大多经过多次重复使用,加之磁带寿命有限,老化、破损现象严重,所以急需对老化和几近淘汰的设备中的新闻素材进行提取,开展抢救工作。其次,从磁带记录到数字记录,新闻传播领域已进入各工作流程全面数字化阶段。将历史素材转储到新的载体,进行规范系统的编目,可以解决获取新闻历史素材时检索不便、调取困难、效率低下等问题。对新闻历史素材进行合理保存和再利用,可以更好地对接历史资源,这是对现阶段新闻工作的基础性支持。最后,新闻行业不断发展,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迅速普及,很多电视台都对新闻历史素材的数字化建设工作予以极大重视。在数字化浪潮中稳步发展,尤其要注意各项工作的均衡发展,关注新闻节目的采编和共享,也要关注新闻历史素材的数字化集成应用,依据自身实际编制数字化建设方案,真正发挥新闻历史素材的重要作用。三、电视新闻历史素材数字化现状及需关注问题我国电视新闻素材数字化工作开展起步较晚。2003年,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一期工程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