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饮酒》教案《饮酒》教案锦集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饮酒》教案锦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饮酒》教案锦集1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悠然洒脱的心境,读出诗歌的情感。2.将诵读与传统吟诵相结合,通过品读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3.体悟陶渊明摆脱世俗名利的羁绊,回归自然田园,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以品带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情感。难点:理解陶渊明远离世俗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吟诵法、品析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以酒引入本诗。2.初读感知,“酒”意微醺。(1)学生自由诵读。(2)全班齐读。3.品析感悟,“酒”后心声。(1)【小组合作交流】品析诗意,思考如何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朗读技巧:语气、语调、重音、语速。)预设:悠然南山(换字品析)。描绘写景句的画面,感悟意境及情感。(2)拓展思考:请结合理解,为本诗再拟一个题目。(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拟标题的方法。教师简单讲解“饮酒”为题目的妙处,落脚朗读要读出酒后的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语速舒缓,语气轻松愉悦。)4.吟诵品味,“酒”韵悠长。【小组合作读】设计一个诵读或吟诵展示。(个人及小组形式均可)(几位同学展示其他诗歌的吟诵。)教师指导吟诵本诗方法: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小组合作展示诵读或吟诵。)全班一起吟诵。五、板书唐令西《饮酒》教案锦集2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重)2、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并初步感受本诗平淡自然却韵味醇厚的语言。(难)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悠然闲适的隐者心境和天人合一的人生追求。(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旧时代的许多诗人,因对现实不满,便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热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陶渊明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二、展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重)2、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并初步感受本诗平淡自然却韵味醇厚的`语言。(难)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悠然闲适的隐者心境和天人合一的人生追求。(重点)三、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简介。2、背景链接。四、一读品诗音韵美(一)读准字音、节奏。自学指导1:(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2)请学生朗读诗歌,并请学生纠正字音、节奏及重音。(3)听朗读,画出本诗的节奏。(4)跟着朗读小声的再读诗歌。(5)齐读诗歌,感受音韵美。(二)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对诗歌中的画面进行描述。自学指导2:用自己的话翻译课文内容五、二读品诗情感美(一)品“心远”陶渊明心远离了什么?“心远”之后获得了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二)品“悠然”1、诗中营造了一个怎样的田园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看到了人的活动吗?2、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采菊”这一动作包含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六、三读品诗语言美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2、“悠然见南山”的“见”能改成“望”吗?为什么?3、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七、探究主旨。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八、当堂检测。1、当堂训练。2、背诵全诗。九、小结。《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在这首诗里,有“结庐人境”后心灵的宁静,有“采菊东篱”的闲适,有“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真趣,他这种于朴素的田园生活中追求精神的自由的生活模式,为后代文人指明了一条艺术人生、诗意人生的道路。这也许就是本诗具有永久魅力的奥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