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3-太极拳练习教学札记(启功老先生,中国当代书法大师也,其论书札记对于学习书法者,很有益处。我始终认为,太极和书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今仿其语,改编为太极拳练习、教学札记。)或问学拳宜学何体,对以有法而无体。所谓无体,非谓不存在某家风格,乃谓无某体之严格界限也。以陈式太极拳论,陈小旺不同陈正雷,王西安不同朱天才,至于马虹等等,又各有别。然则陈式竟何在乎?欲学陈式,又以何为准乎?陈式如斯,其他各派同例也。练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武术,并非非有幼工不可者,甚且相反。幼年于字且不多识,何以理解太极理论?然而幼年又非不须练太极,从小练太极可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以后打下良好的身体条件。且从小练太极则记忆真也。练太极勿学时人,尤勿看所学之人那行云流水一般的练拳过程。盖心既好之,眼复观之,于是自己一生,只能作此一名家之拾遗者。何谓拾遗?以己之所得,往往是彼所不满而欲弃之者也。或问时人之时,以何为断。答曰:生存人耳。其人既存,乃易见其拳写也。凡人学拳时,胸中各有其欲学之理想套路,亦有其自己欲成之风格。学拳既毕,自思每恨不足。即偶有惬意处,亦仅是在数招之间,或一二招之内,略成体段者耳。距其初衷,固不能达三四焉。他人学之,籍使是其惬心处,亦每是其三四之三四。况误得其七六处耶。学拳所以宜学习古人之理论,而不宜但学时人者,以古人距我远。古代之练拳方法、及其运用之法,俱有不同。学之不能及,乃各有自家设法了事处,于此遂成另一面目。古之名家理论,皆古人妙处与自家病处相结合之产物耳风气囿人,不易转也。一乡一地一时一代,其拳必有等同处。故练太极拳者,为陈式为杨式为吴式为孙式等等,入目可辨,性分互别,亦不可强也。“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故而才有了陈、杨、吴、武、孙、赵堡等六大门派的形成,而又不能绝异也。以此或问学拳苦不似奈何?告之曰:永不能似,且无人能似也。既有似者,亦只为略似、貌似、局部似,而非真似。苟临之即得真似,则太极就不可能形成不同的流派及不同的风格。每练拳,手眼身法步,一举手一投足准确如走熟路,虽举步如飞,不忧蹉跌。路不熟而急奔,能免磕撞者幸矣。此义与书法相通也。动作准确,练拳时理直气壮,观者常觉其有力,此非真用臂力也。举手投足,轻灵稳准,全部过程中,有一着力用力处,即有一僵死处。此仆自家之体验也。每有相难者,敬以对曰:拳技之功,有软硬之别,何可强求一律?余之不能用力,以体弱多病耳。难者大悦。学拳要知分解,练拳要懂衔接。不知动作分解之学拳者,无从知其来去呼应之致。而不懂衔接的练拳者,则显得动作僵硬而无灵动之趣。如不能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滞,刚自觉其龙飞凤舞,而人见其杂乱无章。学拳就要象学习楷书那样,其一招一式始不失法度。练拳则应象写行书那样,其举手投足始不呆板。又有人任意为之,自谓先行学会,以后再慢慢的纠正。此无异自欺也。凡练拳者,如不能一开始就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是囫囵吞枣,恨不能一夜就全部学完。而所谓的以后再慢慢纠正,则是毫无依据的自我欺骗。就象是盖房子,基础没有打好,在以后怎样纠正都是不行的。学拳者一定要能耐得住。最后才能有好的收获。2012年8月于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