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节约资源手抄报(模板8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节约资源手抄报篇一水,这种地球上的基本物资是多么的值得我们赞美啊!是她,孕育了大千世界,芸芸世生;是她,为生命提供能量,让生命能够存活;还是她,使生命继续发展,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发达。所以说,"水,是生命之源"毫不夸张。但,水是取舍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不是的。虽然地球70、80%的面积被水覆盖,但97.55%的水是海水,既不能直接饮用也不能灌溉。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人类真正能利用的水还不到世界淡水总量的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地球上可供饮用的水资源并不多。在中东所有资源中,最容易引起危机的是水,中东的水比石油贵。在我们中国水资源也十分匮乏。西部地区有许多地方,每人只有一杯水可供使用。我们在刷盘子的时候,要把水龙头拧小一点儿,刷完以后要把水龙头拧紧。我相信大家也有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我听大人们说,水资源还可以循环利用,比如:将排放的生活用水净化后可以浇灌城市道路两旁的花和树,还可以冲洗车辆等。,靠大家一起努力。节约资源手抄报篇二第一段:引言(100字)自从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的普及以来,人们对设备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离不开计算机、手机、平板等设备。然而,设备资源并不是无限的,我们必须学会节约和合理利用。在长时间使用这些设备后,我深感必须节约设备资源,以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负担。第二段:了解设备资源(250字)在开始节约设备资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设备资源的具体内涵。设备资源可以包括电源、CPU、内存、存储空间等。电源是设备运转的动力,是设备资源的基础;CPU是设备的核心部件,控制和处理各类信息;内存是设备临时存放数据和程序的地方;存储空间是设备存放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地方。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设备资源是我们的责任。第三段:合理利用设备资源(350字)合理利用设备资源是节约的关键。在使用时,我们可以选择设备省电模式,比如屏幕显示亮度适中、自动关机时间短等,这样可以减少电源的消耗。对于电池来说,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充电方式,不要让电池充满后还插着充电器。在使用计算机时,我们应该关闭不必要的后台程序和软件,减少CPU和内存的负荷。对于存储空间,我们可以定期清理无用的软件、文件和缓存等。合理利用这些设备资源不仅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第四段:减少不必要的浪费(250字)在使用设备时,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使用时,如果设备不需要连接互联网,我们可以关闭WiFi和蓝牙,减少网络传输耗费。在下载软件、视频和音乐时,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更小的文件大小,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对于纸质文件,我们可以开启电子化管理,尽量少用纸张,节约资源。此外,设备的更新也需要慎重考虑。如果设备性能良好,我们不必追求时尚和新颖,避免频繁更换设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第五段:培养节约意识(250字)节约设备资源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价值观和态度。我们应该培养节约的习惯和意识。首先,我们要树立绿色环保的观念,明白设备资源是有限的,理性判断使用需求。其次,我们应该摒弃浪费的思想,放弃不良的使用习惯,如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频繁使用耗能大的应用程序等。最后,我们应该加强环境教育的宣传,提高人们关于节约设备资源的意识,将节约视为一种责任和义务。总结(100字)在如今信息化的世界,节约设备资源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设备资源的宝贵,通过合理利用和减少浪费,节约设备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培养节约意识,从我做起。让我们携手共建绿色、可持续的未来!节约资源手抄报篇三亲爱的同学们: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有了水,我们的星球才有了蔚蓝;有了水,世界才有了盎然的生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在600多座城市中,约有一半缺水,且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每年因缺水造成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危机。就拿我省来说,云南已持续三年大旱,情况十分严重,至2月20日,已有15州市逾315万人现饮水困难,254条中小河流断流、390座小型水库干涸,822余亩在田(地)农作物受旱。昆明市旱情严重,城市供水十分紧张和困难,为保障城市供水,部分小区已经采取“保高峰时段供水”。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倡导“低碳、绿色、环保”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从日常生活、消费细节做起,减少资源消耗以及碳排放量等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进一步增强节水意识,以实际行动创建“节水型”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