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体育招聘考试范围(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二、考试范围第一部分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基础理论知识。第二部分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技术(七大运动项目)及技能的教学应用。6.掌握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基本要素的组成。掌握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7.掌握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与意义;理解体育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和过程要素及体育教学过程的结构;重点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五个领域目标。掌握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理解体育教学中交往的概念特点和功能及类型与过程。掌握体育教学原则体系的概念,体育教学过程中六个基本规律。学生主体性原则、身心发展原则、技能教学为主原则、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和全面效益原则的概念、依据和贯彻要求。8.掌握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分类和结构,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重点掌握中学常用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理解合理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和意义;能够正确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实践之中。掌握体育教学设计的概念,组成和一般程序;重点掌握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体育教学的实施与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方法和发展趋势。9.理解课余体育的概念,课余体育的地位与特点;课余体育的功能与价值;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掌握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原则、内容与计划。了解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内容(体育课管理、体育教学管理、课余体育管理)。了解学校体育法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10.理解体育教师的地位与劳动特点;重点掌握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职责。掌握体育教师教育培养的发展趋势。二)运动解剖学1.掌握运动解剖学的概念及穴位术语。2.了解细胞的形态、结构;掌握组织的构成分布及功能。3.了解骨的形态分类及分布;重点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和运动形式;了解全身肌肉的分布、分层概况;熟练掌握体育动作的解剖分析。4.掌握内脏器官的形态、位置及结构特点。5.掌握心血系统的组成;心传导系统的组成与功能。6.了解神经系统的区分及各部的组成;掌握反射、反射弧的概念及各部组成。7.掌握视器、位听器、皮肤、本体感受器的位置、分布及形态机能及结构特点。8。了解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口腺和胸腺的位置。(三)运动生理学1.掌握生命的基础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适应性、生殖)、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生物节律)。2.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掌握兴奋是由神经向肌肉传递的过程;理解骨骼肌收缩的滑行学说和肌肉收缩兴奋——收缩耦联过程。3.掌握内环境的概念和生理意义;血浆渗透压与酸碱度;红细胞的组成和机能。4.掌握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和训练对心血管机能的影响。5.掌握呼吸的概念,呼吸过程的三个环节,通气功能、气体运输和呼吸运动的调节。6.掌握消化液的主要成分与作用,小肠的吸收;三个供能系和供能过程;体温的调节机制。7.掌握原尿生成过程和肾脏在维持水平衡中的作用;了解尿生成过程和肾脏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8.了解激素的一般特性和作用原理;掌握主要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和作用。9.了解视觉的机能;重点掌握位觉、本体感觉的机能和作用;掌握姿势反射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掌握肌紧张和牵张反射的概念;理解学习的过程及两个信号系统的概念。10.掌握超负荷、专门性、可逆性、个别对待训练原则的概念及实践应用的意义与方法。掌握运动负荷与运动负荷阈的概念。掌握训练的生理评定原则和运动心率的测定与评价。11.掌握影响肌肉力量的肌源性和神经源性因素。掌握肌肉力量训练的一般原则。12.掌握最大吸氧量、无氧阈的概念、测定方法及应用。掌握无氧运动能力的概念及其生理基础。13.掌握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生理原因。14.掌握中小学体育教学和业余训练的负荷阈以及确定负荷阈的生理依据。15.掌握人体体温调节机制;掌握热危害及预防;掌握冷伤害的处理及预防方法。四)运动生物化学1.掌握糖类是一类含多羟基的醛或硐类化合物的总称,糖的分类。掌握脂肪动员的概念,理解肥胖及减肥的机制。熟悉糖化学组成,糖的生物学功能和运动中的生物学功能。理解核酸及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2.了解维生素与运动能力的关系;维生素的概念及分类(水溶性维生素是组成辅酶的重要物质;脂溶性与水溶性)。3.掌握酶和同工酶的概念。4.掌握高能化合物、生物氧化的概念,ATP合成的方式;运动时骨骼肌的供能系统、磷酸原系统、糖酵解和氧代谢供能系统的代谢过程的特点。5.掌握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糖的来源和去路;掌握肌糖原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掌握肝脏释放葡萄糖与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