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时政新闻 / 文档详情
人大新闻学院同学会致《中国青年报》的公开信.docx 立即下载
上传人:Ma****57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大新闻学院同学会致《中国青年报》的公开信.docx

人大新闻学院同学会致《中国青年报》的公开信.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大新闻学院同学会致《中国青年报》的公开信人大新闻学院同学会致《中国青年报》的公开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6级本科同学会致《中国青年报》的公开信读罢此文,既喜且惊。喜的是同级“同学”勇敢地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仍然端着“铁饭碗”的我们不由得大声喝彩;惊的是如此可亲可敬、堪为表率的同级“同学”,却无一人识得。感谢“乔东同学”,感谢王素洁记者,感谢《中国青年报》,让毕业五年、天各一方的我们,以这样的形式完成了一次同学聚会。这次聚会的主题是:寻找乔东,寻找新闻人,寻找新闻专业教育的共同回忆。抱歉,乔东同学,我们并不认识你。报道中提到,你来自鄂尔多斯。可是,2006级本科生仅有两位内蒙古女生。我们在想,要是有这么一位蒙古大汉,毕业分别时候难免又要多喝醉几次。报道中提到,你旁听过高等数学。我们必须承认,高等数学的确是一门头疼的课,不少同学曾为此通宵达旦复习,原因只有一个——高等数学是大一的必修课,两学期总计8学分,堪称本科期间第一“大课”。把必修课学成了旁听课,举重若轻的你难怪能做出如此勇敢的人生选择。报道中提到,你一毕业就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我们为你感到高兴,因为每一位同学的人生进步,都会得到大家的祝福。但是,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就跟我们分享这个喜讯呢?21岁本科毕业的你是否已经到了法定适婚年龄呢?我们害怕错过这样一位特立独行而又勇敢坚定的同学。但是学校和学院给了我们答案,乔东本人提供的学生卡显示为“其他类别”,属于非全日制本科教育范畴,包括临时到人大进修、网络教育旁听等情况。可以确认,人大新闻学院2006级本科没有名叫“乔东”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6级(2010届)本科共有142人,男生共30人,其中新闻学专业男生4人。这群男生每天一起学习、生活,军训场上为全院女生搬运西瓜,运动场上精诚配合、力争第一,毕业期间体会别离、抱头痛哭。我们一起生活了四年,把“新闻一家人、我们爱你们”的口号喊得响亮,可惜,你未曾见过,也难以体会。抱歉,王素洁记者,我们并不认可你。不论我们现在身处何方、从事何种职业,我们始终珍视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的校训,始终珍视新闻学院“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院训。这就是我们,一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毕业生,曾经学习如何用新闻呈现事实、用笔触挖掘情感、用思考探索未来;这就是我们,并非所有人都从事新闻行业,却都喜欢阅读新闻、关注新闻,对一篇稿件评头论足,对一个说法咬文嚼字,对一个事实刨根问底。对我们来说,接受四年的专业新闻教育,意味着新闻就是一种对客观事实极度尊重的价值、一份履行“社会公器”职责的责任感。但是,我们遗憾地看到,王素洁记者的报道有太多不实之处,采访过程充满了片面和不专业的行为。试举两例。其一,对于“乔东”名字这一最为基本的事实,记者本人语焉不详。报道刊发后,我们几经打听,联系上了王素洁记者,询问采访报道情况。王素洁表示,她确实电话采访了乔东本人,文中内容都是采访所得。当被追问为何2006级本科生都不认识乔东时,她回答称乔东改过名字;被追问乔东的曾用名时,她回答称“我不知道,正在核实”。试问,如果连被采访人的姓名都无法核实,如何确认其接受采访时描述的细节?报道内容如何立得住脚?其二,采访只采纳了一个信源,缺少证据说明乔东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就学。在与王素洁记者的沟通过程中,她告诉我们,确实打电话采访了乔东,也向江苏某职业技术学院核实相关情况,均说明乔东人大新闻学院毕业。试问,作为一位2012年入职《中国青年报》的记者,为何不直接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求证这一情况?为何不从公开的新闻学院网站上查看毕业生名单?为何不让乔东本人出示人大的毕业证、学位证?抱歉,《中国青年报》,我们必须质疑你。作为共青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拥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和专业影响力。在新闻业内,《中国青年报》的许多报道都得到广泛赞扬,《冰点》特刊更是中国新闻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们的课堂上,老师经常会用《中国青年报》的报道、版面作为范例,讲述许多《中国青年报》前辈记者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反映重大社会问题、引发社会讨论的故事。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毕业生,我们曾经以在《中国青年报》实习、工作为荣。但是,我们必须要质疑,这篇报道的刊发,与我们印象中的.《中国青年报》全然不符,报道的选题、编辑机制已经失效。我们都知道,作为职业教育版的头条,这篇报道一定经过了选题讨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人大新闻学院同学会致《中国青年报》的公开信

文档大小:1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