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展示图片孩子们,你们见过雪吗?(二)介绍诗人艾青简介浙江金华人,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这个笔名发表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代表作品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等。(三)初读感悟,扫清文字障碍1.翻开书126页,自己读诗歌,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并想办法认识它。2.出示本课生字词3.分小节朗读(四)走进诗境,感悟诗情1.读第一小节,并思考下雪的早晨有什么特点。洁白宁静(安静)2.在这样美丽的早晨,你会想到什么生自由发挥想象3.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和同学们的'想法是否一致生自由读第二小节,并思考看到这样的雪诗人想到了什么?夏天树林里的早晨,一个孩子在捉知了、蚂蚱4.再读第二小节,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诗句并画起来。5.这个孩子时怎么捉小虫的,请用“△”把相关动词画起来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讲解人物描写方法(动作描写)5.你觉得这个小孩此时的心情怎么样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神态描写)6.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天真、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7.指名读,把孩子的那种可爱、快乐、自由自在的感觉读出来,让大家感受一下。8.教师配乐朗读9.全班齐读。(五)布置作业熟读诗歌并背诵,想想第三小节主要讲了什么。《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这首诗歌共三节,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时的喜悦心情和期盼之心。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三、教学设想1.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自学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联想。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歌的情境,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教具准备:CAI:《雪绒花》的音乐,雪花纷纷扬扬飘洒树林。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CAI:《雪绒花》的音乐作为背景,雪花纷纷扬扬飘洒。教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想说点什么吗?(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人们喜爱雪,赞美雪,但每一个人对雪的感受又是不同的。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笔下的雪有别样的滋味。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二)读中领悟课文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CAI课文朗读)1.你听懂了什么?(学生交流:诗人在下雪的'早晨想起了一个小孩;下雪的早晨,整个世界很安静……)2.读同一首诗,每个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请大家再自由朗读一遍,说说你又什么感悟?(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以恰当的即时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读书的收获)3.承接学生的自由发言简单概括、板书。(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学习第一小节,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1.(指名读)你们喜欢这个早晨吗?(播放画面和音乐)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小节?2.请学生交流:读完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雪世界?(学生发散思维,想像雪景。通过画面和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早晨的美好寂静。)3.这个飘雪的世界多么美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现它的静谧美好吧。(训练朗读能力。在有感情地朗读中陶冶情操。)学习第二小节,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揣摩作者的情感1.(过渡)这么美的早晨,看着飞舞的雪花,作者的思绪飞到哪里去了呢?请大家读读第2小节,想像诗人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学生自由读,想像画面,读后说说第2小节大意――引导学生说完整:夏日树林里的早晨,一个小孩在捉知了,蚂蚱,玩得多高兴啊)2.诗人想到了一个在树林里玩耍的孩子。请大家再来默读一遍第2小节,画出描述这个孩子的诗句。指名读句子。《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3一、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了解诗歌叙述的是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想起夏日树林里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尽情玩耍的情景;体会诗人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向往。初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练习背诵诗歌。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渗透对诗歌意象、意境解读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诗歌象征手法的浅显认识;激发学生的灵感,创编诗歌,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道德情感目标: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