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1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1页市卫生工作报告材料市委、市政府:今年以来,全市卫生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三争一创”的总体要求,以率先基本实现卫生现代化为目标,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导向,以卫生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以“医疗服务提升巩固年”活动为抓手,加快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内涵建设,卫生现代化年度目标任务按期完成,卫生改革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为我市成功举办亚青会、青奥会,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和美丽、幸福、健康南京提供了强有力的卫生保障。一、卫生现代化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青奥会(亚青会)卫生保障工作有序推进为全面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推动南京率先基本实现卫生现代化,争当江苏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首位市”和国内医疗卫生中心城市,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xx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和监测考核办法的意见》(宁委发〔20xx〕64号),我局会同市发改委、财政局、物价局等相关部门制定印发了《南京基本实现卫生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明确了基本实现卫生现代化六大类主要指标和40项子指标,作为“xx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分项指标体系。全系统结合“三争一创”活动,加快推进南京卫生现代化进程,目前,除全市人均期望寿命尚待统计外,其他主要绩效指标全面完成。全面做好青奥会(亚青会)卫生保障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下发了《xx市迎接20xx年青奥会(亚青会)医疗卫生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6个专业小组,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二是强化沟通协调。全面建立与南京青奥组委、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沟通衔接机制,加强对各区县卫生局和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工作推进情况的统筹协调,加强与国际奥委会医学与科学部、亚奥理事会南京亚青会协调委员会的协调,青奥会(亚青会)医疗卫生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抓紧建立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根据我市医疗资源分布及医院专科特点,确定市鼓楼医院、第一医院等医疗机构为青奥会、亚青会官方医院和急诊转运医院,各类保障任务全面分解落实到位。二、新农合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今年,全市参合农民173.55万人,参合率继续稳定在100%,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得到稳步提高。一是筹资标准进一步提高。一区两县筹资标准在400元以上,其他区县在450元以上,全市筹资7.6亿元,各级财政补助达75%以上。二是补偿力度进一步加大。截止目前,全市共补偿558.65万人次5.7亿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75.06%,支付限额12—22万元,均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倍以上。80周岁以上参合人员门诊、住院均相应提高5%的报销比例,门诊报销年封顶线提高10%,惠及人口达4.82余万人。三是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深化。7个区县开展了门诊总额付费,5个区县开展了住院按单病种付费。xx县实行部分病种住院全报销。四是农村居民重大疾病保障工作有效落实。对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肾病、乳腺癌、宫颈癌、耐多药肺结核以及重型精神病,新农合对救治对象的补偿比例达到定额费用标准的70%,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患者再予医疗救助,救助比例达到定额费用标准的20%。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积极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一轮标准化建设。年初确定的4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改扩建(或异地新建)项目,26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改扩建(或异地新建)项目全部达到省级建设标准。四大保障房片区配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顺利推进,有2家社区中心、8家社区卫生站已经开建。二是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加强。加强基层适宜人才培养培训,城乡基层适宜卫生技术培训5000余人次,基层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培训2期52人。586名乡村医生通过乡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继续深化全科服务团队标准化建设,全市组建全科团队755个。三是示范创建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新创成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省级示范卫生院3个。全市累计创成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53个,位居全省第一。四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开展。截止目前,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近140万人,签约率16.72%。五是急救、采供血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定并下发《xx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新建省第二中医院和市级机关医院分站。制定下发《xx市采供血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启动xx市主XX县区血液保障应急预案,“用血一站式报销”在老五县推进实施。三、加强公卫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趋于可及均等优质城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