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比一比》说课稿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乌石垌小学陈红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一、说教材本课时,是在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统计图表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标准》指出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本课中,应注重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及作用,以及能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运用它解决问题,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淡化单纯学习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并会求平均数;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同学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有关数据对同学们进行德育教育。【这样的目标设定,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规律,从注重概念本身转到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于目标多元化,不仅要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三、说重点难点根据以上三维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以及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根据我班同学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难点定为: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合理、灵活、正确地求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四、说教法与学法新课程目标指出:教师是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采用了引导探究法和情景教学法,以主动参与、亲密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动手操作、分析、讨论等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五、说教学准备幻灯片、两个乒乓球、秒表六、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引新1、创设了“拍球比赛”的活动,将全班分为男女两队,从各队中选四个同学进行比赛。2、统计人数相同时男女生队的比赛结果。3、提出“谁胜谁负”的数学问题。(引出课题)4、要求学生做小裁判,同桌合作观察思考,再汇报结果。5、结论:当参赛人数相同的时候我们直接比较拍球的总个数就能比较出胜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都有数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出的结论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二、实践探索1、创设新的情境——两队的人数不一样。2、让学生比一比,哪队学生整体实力高呢?3、通过小组操作、讨论,使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求平均数的内涵就是“移多补少”,从而揭示平均数的含义。4、这平均数除了通过移动得到,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5、再次组织同学进行小组探究,从讨论、反馈中,得出如何来求平均数,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表扬和肯定。6、以男生队为例,分析列式各部分名称,“4+7+5+4+5”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5”呢?7、引导学生尝试总结出求平均数的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要确定这两队学生整体实力的高低,并不是观察队内某一个成绩的高低,也不是统计全队的投篮总数,而是根据每个队成员的平均成绩来确定的,这样安排,主要是创设条件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平均数的意义与学习的必要性。】三、学以致用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练习:1、收集矿泉水瓶,求平均数。2、小熊冷饮店进雪糕,求本周应进多少箱。【设计这些题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渗透统计与平均的思想,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四、全课总结引导学生回忆总结: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这节课的重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五、数学交流以数学故事《有危险吗?》活跃课堂气氛,深化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表达、广泛交流的机会,以提升“数学交流”的能力。也让学生明白“平均数”反映的是某段时间内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比如说:“一条河水的平均水深是0.8米,并不是说游泳池的每一处都是0.8米,同时渗透不私自到水边游泳的思想教育,为本课的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七、课外作业1、调查你所在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2、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说一说。【作业的设置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八、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能体现本课的教学思路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