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班教案实用的小班教案(集合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班教案篇1一、目标:1、引起幼儿对落体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2、初步尝试记录。二、准备:1、已玩过落体游戏。2、羽毛、塑料积木、纸条、树叶、自制降落伞若干。3、五张记录表。三、过程:1、出示准备好的材料,引起幼儿兴趣。2、摆弄落体进行感性探索。(1)、请幼儿选择一样物体玩一玩,观察这个物体落下来的情景。(2)、进行讨论。请个别幼儿描述自己所玩的物体落下来的样子,并用动作表示。3、落体的方法记录。(1)、请一位幼儿选择一样物体,先观察它落下来的样子,再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2)、让幼儿自己玩玩、试试其余物体,观察不同物体下落时的有趣观象,并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3)、逐一出示记录表,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记录的样子是怎样的。3、集体交流。四、延伸活动:玩一些落体游戏,如“托气球游戏”“吹鸡毛游戏”等,启发幼儿观察落体运动现象,并想办法吹起下落的鸡毛,托起下落的气球。活动反思:适宜性行为1、本活动目标定位较好,能根据本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重在培养幼儿对常见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初步的探索欲望。2、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充分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3、教师在活动中能注重让孩子在玩中探究,丰富体验,特别是能大胆地尝试让幼儿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给幼儿较充分的发展机会。4、努力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促使幼儿能自主地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不适宜性行为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观察不够细致深入,仍然有一些重结果的倾向。原因: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仍然受传统的目标意识影响。对策: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观察水平,对幼儿临时出现的一些状况作出及时和适宜的回应,要更加尊重过程,从幼儿的角度、眼光了解事实。2、问题:幼儿积累的体验还不够多、不够深入。原因:小班幼儿还不善于主动与同伴交换、合作地玩,因此表现出部分幼儿接触的材料不够多。对策:可提供更多的材料,注重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材料、合作探索。小班教案篇2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橡皮泥搓、团、压等技能表现小猪的基本造型。2.体验泥工活动带来的快乐。物质准备:1.PPT课件。2.橡皮泥。3.泥工板。4.火柴棒若干。知识准备:了解小猪的生活习性。活动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课件。师:看,这是谁呀?小猪长什么样子?2.表演可爱的小猪。师: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可爱的小猪。二、教师出示范作,请幼儿欣赏,引导幼儿探讨小猪的制作方法。师:这是什么?怎样才能变成可爱的小猪?教师引导幼儿做小猪。1.分泥:从面泥妈妈身上分出一个大面泥娃娃、四个小面泥娃娃。2.拿起大面泥娃娃,边唱歌谣边做:团团团,团团团,团成一个大皮球。问:我团的'皮球圆又圆,你团的皮球圆不圆?团成皮球以后,接着唱歌谣:搓搓搓,搓搓搓,皮球变成圆鸡蛋。做出小猪的身子。3.换一块小面泥继续边念歌边做:团团团,团团团,团成一个小圆球;搓一搓,压一压,圆球变成葵花籽;竖着贴,往下弯,变出小猪的大耳朵。同上,做出两个猪耳朵。4.做小猪鼻子和尾巴。拿起一块小面泥:团团团,团成球;压一压,变出小猪的大鼻子,小火柴,来帮忙,钻出两个大鼻孔。再拿起一块小面泥:搓一搓,打个圈,变出小猪小尾巴。5.用火柴签在小猪的脸部点出两个眼睛,小猪制作成功。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教师交代泥工操作的要求。重点指导幼儿制作小猪的耳朵。四、作品评析。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边念儿歌,边走圆圈参观,评选出最可爱的小猪。附:儿歌《小小猪》小小猪,胖乎乎,耳朵大,腿儿粗。走路摇摇小尾巴,唱起歌来呼噜噜。小班教案篇3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正确的坐姿及传书、收书、划指的方法。2、引导幼儿初步对文字的兴趣。3、理解儿歌:幼儿园里真快乐。4、认读:哥哥、姐姐。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二、活动准备1、《幼儿听读游戏识字》第一册(人手一本)、录音机、磁带。2、字条“跟读”、“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读出声”、“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不出声”。3、《幼儿园里真快乐》的大范例。4、“哥哥”“姐姐”大字卡各一张,小字卡若干张。三、活动过程1、常规训练:(1)复习1—6课重点字、词。(2)听音乐传书,跟读1—6课。2、学习儿歌:(1)观看大班两位小朋友的情景表演《幼儿园里真快乐》。(2)出示挂图及大范例,帮助幼儿理解儿歌。(3)欣赏儿歌。(4)跟读儿歌。(5)听音乐收书。(6)认读“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