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受戒》课件教学目标:1.了解汪曾祺的生平和《受戒》的创作背景。2.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其性格特征。3.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体会其与寻根文学的关系。教学重难点:1.了解《受戒》的主题。1.分析小说的写作特色。2.认识小说的文学史意义。《受戒》作者简介1954年,汪曾祺创作出京剧剧本《范进中举》1958年被补划为右派。下放到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1961年,他在半年时间绘成厚厚的一本《中国马铃薯图谱》。但是书稿在文革中被毁。1964年,参与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同名京剧剧本。1970年5月21日,汪曾祺因参与京剧《沙家浜》的修改加工有贡献,而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1966年“文革”开始后不久,汪曾祺即因“右派”问题被关进“牛棚”,但1968年迅速获得“解放”。1970年5月21日,汪曾祺因参与京剧《沙家浜》的修改加工有贡献,而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汪曾祺深受鼓舞,创作热情逐渐高涨。作品结构具有散文化特点。作品不表现重大的社会主题,时代色彩弱。不注重作品的社会、政治功能,而注重个体情感的抒发。创作背景寻根小说内容简介什么是受戒?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杀猪就在大殿上。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样,开水、木桶、尖刀。捆猪的时候,猪也是没命地叫。跟在家人不同的,是多一道仪式,要给即将升天的猪念一道“往生咒”,并且总是老师叔念,神情很庄重:“……一切胎生、卵生、息生,来从虚空来,还归虚空去往生再世,皆当欢喜。南无阿弥陀佛!”三师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鲜红的猪血就带着很多沫子喷出来。《受戒》剧照人物形象人物分析1“是你要到荸荠庵当和尚吗?”明子点点头。“当和尚要烧戒疤呕!你不怕?”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摇了摇头。“你叫什么?”“明海。”“在家的时候?”“叫明子”。“明子!我叫小英子!我们是邻居。我家挨着荸荠庵。”人物分析3小说主题《受戒》写作特色仁山,即明子的舅舅,是当家的。不叫“方丈”,也不叫“住持”,却叫“当家的”,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他确确实实干的是当家的职务。他屋里摆的是一张帐桌,桌子上放的是账簿和算盘。账簿共有三本。一本是经帐,一本是租帐,一本是债帐。·大量的风俗描写善因寺的描写:好大一座庙!庙门的门坎比小英子的肐膝都高。迎门矗着两块大牌,一边一块,一块写着斗大两个大字:“放戒”,一块是:“禁止喧哗”。这庙里果然是气象庄严,到了这里谁也不敢大声咳嗽。小英子的行为:她看见明子也坐在里面,想跟他打个招呼又不好打。想了想,管他禁止不禁止喧哗,就大声喊了一句:“我走啦!”她看见明子目不斜视地微微点了点头,就不管很多人都朝自己看,大摇大摆地走了。·散文化结构小说开头: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他是十三岁来的。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叫庵赵庄。赵,是因为庄上大都姓赵。叫做庄,可是人家住得很分散,这里两三家,那里两三家。一出门,远远可以看到,走起来得走一会,因为没有大路,都是弯弯曲曲的田埂。庵,是因为有一个庵。庵叫菩提庵,可是大家叫讹了,叫成荸荠庵。……·语言特点秋天过去了,地净场光,荸荠的叶子枯了,——荸荠的笔直的小葱一样的圆叶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哔哔地响,小英子最爱捋着玩,——荸荠藏在烂泥里。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她自己爱干这生活,还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仁山所说当一个好和尚的三个条件,他自己其实一条也不具备。他的相貌只要用两个字就说清楚了:黄,胖。声音也不像钟罄,倒像母猪。聪明么?难说,打牌老输。他在庵里从不穿袈裟,连海青直裰也免了。经常是披着件短僧衣,袒露着一个黄色的肚子。下面是光脚趿拉着一对僧鞋,——新鞋他也是趿拉着。他一天就是这样不衫不履地这里走走,那里走走,发出母猪一样的声音:“呣——呣——”。人物对话讲究情味、趣味与准确。《受戒》文学史意义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