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有关长夏的资料(一)古人以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4292.htm"\t"_blank"五行配四季,缺一,所以想出长夏来弥补,于是春夏秋冬加上长夏就合乎五数。夏之后有一个长夏,长夏是指从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5806.htm"\t"_blank"立秋到秋分的时段,这是中医学的范畴。正如著名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所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长夏应脾而变化”。湿为长夏主气,人体的脾脏与之相应,古人指出“长夏防湿”。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因其性重浊沾滞,故宜阻遏气机、病多而缠绵难愈。由于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肿。长夏的特点:1.雨水较多、暑热夹湿、脾胃受困、人常常显得精神萎顿、食欲不振、胸闷腹胀、困倦乏力、大便稀薄、舌苔厚腻。宜清热利湿、健脾化湿、饮食清淡、少油腻、温食,常吃一些利消化的食物。2.长夏暑气当令、烈日酷暑、腠理开泄、汗液外泄、而寒为心之液,心气最易耗伤,即中医所谓“壮大食气”,也因为“暑易入心”,而“心主神志”,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问题。(二)立秋之后天气开始逐渐由热渐凉,然而由于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这一阶段正属于中医上所说的“长夏”季节。不同于气候学上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的方法,传统中医学理论则是将一年分五季,即在夏末秋初之间划分出来一个“长夏”季节。关于“长夏”季节的具体划分方法自古就观点不一,但多是把立秋、处暑、白露三个节气划归为“长夏”,相当于每年阳历的八月份及九月上旬。因为在立秋之后的这一段时期还处于一年之中最酷热的时期——“三伏”天,俗称“秋老虎”,因此常被人们视为夏季的延长期,故称“长夏”。长夏养生应做到以下“三防”一防湿邪:湿为长夏之主气,尤其在南方,天气炎热又多雨。因为湿邪重浊向下,特别容易伤害脾胃功能,而导致夏天人们消化不良的现象;湿气也特别容易侵犯肌肤筋骨,所以,在夏天多发生皮肤病变和关节炎等。在夏季三伏时,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易发胃肠炎、痢疾等。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二防暑邪:暑热之邪,可以耗散阳气津液,造成汗出过多,体液减少而伤津,唇干口燥,尿黄心烦等现象,出现中暑症状。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故宁心神尤为重要。夏季要保护好心神,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虚;二是要有较好的精神修养,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只要做好这两点,精神自然会饱满,这就是夏日精神调养的基本法则。三防过度“贪凉”:防暑、防湿是夏天每个人都要做的事,而夏天以凉驱热更是人们在炎热的夏天获取舒适生活的方法之一。不过,过度贪凉会侵犯体内的阳气。如果人们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凉过夜或阴冷无度,会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再就是久处冷气环境之中如果一下子进入炎热的环境时,体内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出现感冒,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病,重者会患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和小孩出现各种症状更加明显。所以,在酷暑季节,为防冷气侵害,应注意室内外的温差不超过5℃为好,开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期关闭,要经常通风,入睡后,最好关上空调;当在室内感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关节痛患者,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另外,夏季人体阳气在外,阴气内伏,胃液分泌相对减少,消化功能低下,故也应忌贪凉而暴饮暴食冷饮。另外,大汗之后不要过食冷饮,尤其是某些慢性病患者,吃冷饮更要有所选择。如冠心病、哮喘、慢性气管炎,不宜吃冰冻食品;胃溃疡、胃酸过多的,不宜多用含酸味的冷饮;糖尿病,应不用含糖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