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计划书2012—2013学年第2学期授课对象物流本2010级开课单位交通学院指导教师刘立辉开课时间5月6日——5月19日教研室主任签字院系部领导签字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威海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姓名:吴振铭学号:20102814168专业班级:物流本1002班指导教师:刘立辉完成时间:2013年5月18日目录一、当前物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三、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四、重点任务五、保障措施六、口岸建设措施威海市物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一、威海市当前物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期间,威海市物流业发展仍将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既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全球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保护加剧,贸易摩擦和经济动荡可能会贯穿很长一段时期,企业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国内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牢固,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资金制约矛盾突出;物流企业受市场形势影响,垫付资金回笼慢,效益下滑,投资减少,发展后劲不足。但是,我国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和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国际社会信心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依然存在。(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日益加快,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模式必然要求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体系与之相适应,从而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力。(二)国家积极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为物流业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国家实施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的政策取向,客观上要求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等各项服务产业。国务院、省政府相继把物流业列入调整和振兴的十大产业,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各项政策措施,我市也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三)威海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44.7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6779元,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三次产业比例为7.9:55.9:36.2,工业拉动作用突出,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产业集群特色鲜明,产业联动趋势强劲,为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部署,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按照整合、改造、提升、发展的基本思路,建立工农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机制,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企业整体水平,努力把我市培育成为面向东北亚、辐射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二)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运转有序、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现代物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水平大幅提高,现代物流业成为我市经济增长和转型的新兴优势产业。到2015年,社会物流总额完成8500亿元,年均递增12%;物流业增加值完成25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7.8%以上,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20%以上;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7%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国内知名品牌的现代物流企业,扶持20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企业。三、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综合运输网络体系规划建设。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社会经济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威海区位优势,以港口建设为龙头,腹地集疏运通道为骨架,陆路客货运枢纽为节点,构建能力充分、结构合理、衔接顺畅、服务优质、管理科学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交通资源的空间最优配置,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约束条件下的比较优势和整体效率,实现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从而真正实现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全面适应威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综合交通运输的要求。1.公路。建成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在威海境内的“一横一纵一环”,连通市域内各市区、主要港口和机场等枢纽,实现13个重点乡镇20分钟到达高速公路。建成“九纵三横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