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祖国统一的潮流》教学设计牡丹江第一高级中学组王守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及内涵;港澳回归的基本史实;“一国两制”指导下,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把握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图片、文字等手段让学生了解“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及实践,培养学生概括史实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一国两制”是我国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提出的,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二、重点、难点1、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香港回归2、难点: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手段利用教材及相关材料,并辅以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设置:课前3分钟时,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播放MV《七子之歌》教师提问: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闻一多《七子之歌》。教师:歌名“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近代被割占和租借的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学生:没有。还有台湾没收回来。教师:恩。今天我们就学第23课《祖国统一的潮流》(二)教授新课[给学生5分钟时间读第一子目,参照大屏幕二个内容](大屏幕)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及成为国策2、“一国两制”理论的含义教师提问:“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的理论形成的过程如何?这一理论又是怎样成为国策的?教师提示的五个关键词“雏形”、“萌芽”、“提出”、“确立”“运用”,归纳“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过程。学生找出答案后,教师再用多媒体课件打出答案,肯定学生的回答。提示:雏形——毛泽东、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萌芽——1981年,叶剑英“九条方针”;提出——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构想;确立——1982年《宪法》第31条;1984年六届二次人大正式通过;运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教师提问:“一国两制”下,对港澳地区与对台地区的细微差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可以驻军与否是差别所在。教师讲解: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有本质区别。港澳地区的“驻军”问题属于国家主权问题,所以外国军队必须撤离。而台湾地区的的“驻军”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所以在保证对大陆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下,台湾可以驻军。教师提问:港澳问题的由来是怎样的?其领土是怎样被割让与租借的?港澳问题解决的条件?香港问题的解决过程如何?香港回归的意义是什么?提示:(用小动画的形式简单演示)香港岛、九龙司、新界被割让与租借的过程: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中被割占;九龙司——1860年《北京条约》中被割占;新界——1898年《中英展拓界址专条》中被租借。演示澳门被侵占过程: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1557年葡萄牙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教师提问:港澳解决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教师分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这是解决港澳问题的前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关键。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奠定了群众基础。《联合声明》提供解决的法律依据。(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香港回归的具体进程。)[视频]1982年,撒切尔夫人来华前的自信;1982年,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的观点(在此处可向学生解释“主权换治权”的实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仪式。教师提问:香港的回归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香港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新的一页,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另外,香港的成功回归,为澳门回归、台湾统一提供了借鉴意义。教师讲述: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但是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明确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教师提问:根据所学知识,总结近代台湾问题的由来。学生回答:1895年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占领我国台湾及其附属岛屿。1945年战争胜利,无条件投降,中国收回台湾。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在的庇护下维持所谓“中华民国”,造成两岸的分离与隔绝,形成“台湾问题”。教师提问:为争取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在、政府和广大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的发展如何?(学生阅读书本,归纳分析,教师列表总结。)多媒体展示:1979年,大陆停止炮轰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80年代以来,“三通”限制的放宽。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