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考点集训15.课内文言文词语选择题(B卷)1.下列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属予作文以记之B.辍耕之垄上C.故时有物外之趣D.何陋之有点拨:例:助词“的”。A代词。B动词,到、去;C助词“的”。D宾语前置的标志。2.与“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B.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C.于是鸱得腐鼠(《庄子·惠子相梁》)D.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拨:例:在。A比。B和。C在。D向、对。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令于邑中曰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B.有一人徙之,辄予金送鲍浩然之浙东C.乃下令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择其善者而从之点拨:A在;比。B代词;到、去。C于是;竟然。D表顺承。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C)A.不敢出一言以复(来)遗以食物(把)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就学于南都书舍(在)C.俟其欣悦(他,指老师)其喜洋洋者矣(他,指范仲淹)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辍耕之垄上(去)点拨:C其喜气洋洋者矣:那(些)。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不戚戚于贫贱B.所恶有甚于死者C.每自比于管仲、乐毅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点拨:例:在。A因为。B比。C和。D在。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B.蒙乃始就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结友而别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点拨:A做;替、给。B均为“于是”。C助词,与疑问代词“何”构成“何……之”结构译为“怎么……这么……”;助词“的”。D表承接;表转折。7.与“不以物喜”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以丛草为林(《童趣》)B.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C.悉以咨之(《出师表》)D.可以一战(《曹刿论战》)点拨:例:因为。A把。B因为。C拿、拿来。D凭借。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A.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B.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C.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D.以君之力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点拨:A将近;尚且。B哪里;语气助词。C……的样子;对的。D凭借。9.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A.乃记之而去B.辍耕之垄上C.子墨子九距之D.公输盘之攻械尽点拨:例:助词“的”。A代词。B去、到。C代词。D助词“的”。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辍耕之垄上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肉食者谋之D.无丝竹之乱耳点拨:例:助词“的”。A去、到。B助词“的”。C代词。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B)A.鸥于海渚遇巷燕贤于材人远矣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弗之怠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安陵君其许寡人点拨:A在;比。B均为代词。C因为;用。D代词;语气助词。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点拨:A于是;才。B把;根据。C在;向。D助词“的”。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B.臣之妾畏臣能以径寸之木C.皆以美于徐公或以钱币乞之D.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所欲有甚于生者点拨:A表并列;表转折。B均为助词“的”。C认为;用。D向、对;比。14.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邑人奇之B.前人之述备矣C.辍耕之垄上D.宋何罪之有点拨:例:“之”,动词,去、到。A代词。B助词“的”。C动词,去、到。D宾语前置的标志。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欲以妻子托朱生A.属予作文以记之B.晖以堪先达C.以残年余力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点拨:例:“以”,介词“把”。A表目的,来。B表原因,因为。C介词,凭借。D介词,把。16.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仁以为己任B.虽不能察,必以情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D.以其境过清点拨:例:“以”,因为。A介词,把。B介词,按照。C用来。D表原因,因为。17.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A.且焉置土石无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