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物流经济地理(第2版)第三章中国物流经济分区地理2005年6月,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江苏吴江参加“民营企业发展之路”经济论坛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必须打破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经济规划。龙永图说,现在全球竞争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过去的竞争是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地区与地区的竞争、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产品与产品的竞争;而现在的竞争是生产链与生产链的竞争、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中国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必须有意识地融入全球化大公司中,进入全球产业链中,这是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这种趋势要求加强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规划,仍然是以行政区划3.1经济区划概述2.行政区划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便于管理,便于行使国家政治职能而划分的多级行政区域。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4)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3.1.2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区划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将中国大陆分为沿海和内地;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将中国大陆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提出了更多的划分方法。主要有以下6种方法。1)三大地带2)六大综合经济区3)七大经济区4)八大经济区5)八个“大都市经济圈”6)八大综合经济区。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报告,报告指出,中国所沿袭的东、中、西区域划分方法已经不合时宜。为此,报告提出“十一五”期间内地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并可将4个板块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具体构想。1)三大地带。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等11个省市;——中部地带包括山西、黑龙江、安徽、河南、湖南等8省;——西部地带包括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2)六大综合经济区。它包括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大西南综合经济区、西北地区。3)七大经济区。它包括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经济区等。4)八大经济区。东北地区(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黄河中游流域(山西、河南、内蒙古中西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苏、浙江);长江中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东南沿海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西北地区(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等。5)八个“大都市经济圈”。沈大(沈阳、大连);京津冀(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石家庄);济青(济南、青岛、烟台);大上海(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宁波、杭州);珠江三角洲(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吉黑(长春、哈尔滨);湘鄂赣(武汉、长沙、南昌);成渝(成都、重庆)等。6)八大综合经济区。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报告,提出中国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具体构想。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和大西北综合经济区。下面将围绕八大综合经济区划分展开学习。3.1.3经济区划对物流的影响1.确立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区域物流系统发展格局形成1)西部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2)东北地区要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3)中部地区要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4)东部地区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大区域规划方案正在编制,推动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区域规划方案的制定,有利于改变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状况,进一步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改变物流活动的环境条件,并将在区域之间、区域内部不同地区之间产生新的依托通道、枢纽的网络化、规模化物流需求,从而导致区域物流发展格局的变化。3.城市化快速发展,促进物流系统向高效率演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城市化的发展将带来生产要素和人才的聚集以及技术创新的不断涌现,对生产力布局、城市消费区位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消费品的物流流量和流向。3.2八大综合经济区3.2.1东北综合经济区概况地形地貌人口民族气候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能源本区经济工业农业对外贸易交通运输主要经济中心东北综合经济区物流发展(1)物流发展规划制定情况1)黑龙江省物流发展黑龙江省物流建设目标:依托黑龙江省区位优势,以哈尔滨为中枢,以各中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