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高中教育 / 文档详情
高中文言虚词.ppt 立即下载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文言虚词.ppt

高中文言虚词.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关于文言虚词,《考试大纲》中值得注意的地方也有两点:一是“常用文言虚词”,共涉及18个,包括“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二是“在文中的用法”。高考中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考查,是指能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懂得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而不是凭空地去历数哪个虚词具有哪些用法。应当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时都引用教材中的文言文语句,与所选的阅读材料中的句子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和兼词。文言虚词数量虽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在汉语的发展中变化大。学习文言虚词,应重点掌握这18个虚词,其它虚词对理解文章有帮助,也不能不管。文言单音节虚词(含个别双音节虚词)分类列表如下:(1)代词简表种类种类(2)副词简表种类3.连词简表表示关系4.助词简表从各组句子中分别选出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句。(1)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A.失败乃成功之母B.家祭无忘告乃翁C.良乃入,具告沛公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解析]语气副词,竟,却。A副词,表肯定,就,就是;B人称代词,你的;C表承接的副词,于是,就。[答案]D(2)例句: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用,放之山下()A.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B.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解析]连词,表转折,却。AB表承接,就、那么;C表判断语气,就是。[答案]D(1)得无:是表示反诘的副词,表示怀疑或揣测。常与疑问语气词“乎”相搭配,译为“该不会”、“莫不是”。(日饮食得无衰乎?)(2)否则:古汉语的“否则”是两个词,“否”是“不然、不是这样”的意思,“则”相当于“就”。(3)何况:用于复句后引出进一层的意思,不作翻译。(4)何其:多用于形容词谓语前,表程度之深的副词,可译为“多么”、“为什么”等。(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5)然后:是顺承连词,可理解为先有前面一件事才会产生后面的事。译时可作“这以后”,或仍作“然后”。(6)然则:“然则”中的“然”,是“如此”、“这样”的意思,“则”字表示推断,因此,“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如此),那么……”或“这样,就……”,有时只译作“那么”。(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7)虽然:与现代汉语连词“虽然”不同。文言文中的“虽”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即使”,“然”相当于“如此”的意思。“虽然”可译作“即使如此”等。(8)无乃:当副词用,可译作“岂不是”,也可译作“恐怕”,与语气词“乎”构成反问形式,委婉地表示说话人肯定的看法。(求!无乃尔是过与?)(9)比及:“比”作介词,表示到达的时间或处所。可译为“等”、“等到”等。“比及”或“比至”连用时,可译为“等到了……”等。(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选择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莫非、恐怕B.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无乃:难道C.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庶几:差不多、大概D.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可得:可以、能够[答案]B[点拨1]理解判断文言虚词有哪些方法?1.全面系统复习,归类分析总结考纲规定,高考考查的文言虚词为18个,平时学习中应弄清这些虚词的全部用法,特别是那些使用频率高,高考经常涉及的,如“以”“因”“于”等,其意义和用法更应烂熟于心。有时一些典型句子也应牢记,因为高考命题常以课文现成句子作为试题内容。当然,除了以上18个虚词之外,其他虚词我们也不能不问不理,对课文中出现的较为常用的或在教材知识短文中列出的也需投注必要的目光。学习文言虚词要善于总结,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比较,从而弄清细微差别。如按词性归类,做代词的有其、之、而、乃、若、所、焉、何;做介词的有于、以、乎、与;做副词的有因、乃、且、其。2.了解古今变化,注意特殊现象文言虚词的古今变化情况大致有以下四种:(1)有的消失了,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作为发语词,现在已不用。(2)少数沿用下来,用法没变,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中的“于是”,“学然后知不足”中的“然后”。(3)有的用法发生了变化,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也”表语气停顿,而现代汉语中的“也”是表示重复的副词。又如“所以”在文言文中表原因或凭借,现在表结果。(4)有的已被别的词代替,如“于”在文言中的多种作用,现代汉语中分别改用“在”、“向”、“到”、“对”、“同”、“比”等。3.注意虚词的一些特殊用法(1)兼词现象。在文言文中有所谓“兼词”,即一个“字”相当于两个词,比如“诸”字,在“献诸抚军”这样的句子中,它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高中文言虚词

文档大小:14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