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中学试题 / 文档详情
浙江省绍兴市物理初二上学期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docx 立即下载
上传人:02****gc 上传时间:2024-09-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KB 金币:9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浙江省绍兴市物理初二上学期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docx

浙江省绍兴市物理初二上学期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9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浙江省绍兴市物理初二上学期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越大,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C.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答案:A.解析: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一个矢量,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选项B错误在于速度大并不意味着路程长,因为路程还取决于运动的时间;选项C混淆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是指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并不是各个时刻速度的平均;选项D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与路程没有直接的比例关系。2、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无关D.力的作用效果不会同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答案:B.解析:力的作用效果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选项A只提到了力对运动状态的影响,忽略了对形状的影响;选项C错误,因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以及作用点有关;选项D错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力可以同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3、下列哪个现象是光的折射现象?()A.阳光穿过窗户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一条直线B.镜子中的成像C.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曲D.沙滩上的脚印答案:C解析: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曲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发生了折射。其他选项描述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反射现象,而不是折射。4、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哪个图象正确表示了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答案:B解析: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应该是一个斜率为加速度的直线。选项B的图象显示了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符合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其他选项的图象要么是恒定的速度(静止或匀速运动),要么是加速度变化,不符合题意。5、在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越大,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B.速度越大,物体通过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越短。C.速度与物体运动的距离成正比。D.速度与物体运动的时间成正比。【答案】B【解析】速度定义为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ΔxΔt。因此,速度越大,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能够移动更远的距离;或者在移动相同距离的情况下,需要的时间更短。选项A错误,因为速度大意味着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距离更长,并不代表运动时间长;选项C和D错误,因为速度与时间和距离的关系都是比值关系,并不成简单的正比关系。6、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它在第一个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则它在第二个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A.6m/sB.12m/sC.18m/s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线性增加。物体在任意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末速度与初速度之和的一半。由于物体从静止开始加速,在第一个3秒内平均速度为6m/s,可以推断出这3秒末的速度为12m/s(因为初速度为0)。因此,第二个3秒的初速度为12m/s,假设加速度不变,那么第二个3秒末的速度将是第一个3秒末速度加上相同的增量,即12m/s+12m/s=24m/s。因此,第二个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12m/s+24m/s)/2=18m/s。7、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B、物体的动能不断增大C、物体的加速度为零D、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断变化答案:C解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动能也保持不变。由于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因此,选项C正确。8、一列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如果声波在空气中传播了3秒钟,那么声波传播的距离是()A、1020mB、1700mC、340mD、102m答案:B解析: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传播了3秒钟,根据公式s=vt(其中s是距离,v是速度,t是时间),可以计算出声波传播的距离:s=340m/s×3s=1020m。因此,选项B正确。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C、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速度有关。D、声音的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答案:A解析:声音的传播确实需要介质,比如空气、水等,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选项B中,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而不是频率。选项C中,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而不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浙江省绍兴市物理初二上学期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

文档大小:1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