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4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4页XX年甘肃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报告甘肃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XX县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县内自然资源贫乏,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因此,发展现代农业是通渭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XX县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一)马铃薯产业持续壮大。XX县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种薯扩繁、商品薯生产、马铃薯制品加工、市场营销等环节为一体的格局。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已建成市级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2家,组建马铃薯经销协会8家,建成专业市场2处,基本形成协会引领、能人牵头、大户补充的销售网络,年外销马铃薯鲜薯在20万吨以上。从2007年开始,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当作提升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目前,定西爱兰种业已入驻西川农业示范园区,充分利用日光温室100余座,累计繁育脱毒原原种达2500万粒。同时,依托省农科院,借助“院地合作”平台,引进脱毒原种100余吨,在华岭乡建成网室脱毒原种繁育基地100亩余,脱毒一级种繁育基地2480亩、二级种繁育基地2000亩,扩繁脱毒良种5000余吨。初步建成了由脱毒原原种→脱毒原种→脱毒一级种→脱毒二级种的良种繁育体系。(二)玉米产业化开发日渐成熟。2007年,XX县区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73万亩,在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面前取得全面丰收,平均亩产达到602.5公斤,较半膜亩增产132.5公斤,增幅28.19%,被广大干部群众形象地称为“旱不垮、打不倒”的“铁杆庄稼”。2008年,县委、县政府加大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种植推广力度,面积达到14.49万亩,平均亩产636公斤,总产玉米9.22万吨,占全县粮食总产的近一半。为了使这一产业不断壮大,县上提出2009年计划落实种植面积50万亩,今年已购进地膜22802.2吨,完成秋覆膜面积35.6万亩,同时建成5000吨地膜生产线一条,筹建万吨玉米淀粉生产企业1家,示范青贮氨化饲料养殖点7个,为进一步推进玉米产业化开发做好准备。(三)小杂粮等产业有序发展。在海拔较高、耕地无污染的华岭、马营、三铺、北城等二阴山区狠抓以荞麦、莜麦为主的小杂粮基地建设,保证了XX县区乐百味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优质加工原料的生产供应。中药材生产已初步形成了以甘草、党参、等为主要品种,红(黄)芪、防风等为搭配品种的多元化种植格局。2008年,全县种植各类中药材2.4万亩,基本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这些产业为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打下了坚实基础。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一是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要紧盯争创全省玉米生产大县和粮食生产大县,着力扩大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面积,使玉米生产总量达到50万吨;紧盯全市打造“中国薯都”的目标,种足种好优质马铃薯,使生产总量达到50万吨以上。要稳定小麦和小杂粮面积,提高粮食生产的品质和效益。二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工商并举、产加销融合的大农业建设步伐。就通渭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县而言,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在作物布局上,水川地发展以果树、蔬菜为主的保护地栽培和节水灌溉高效农业;川台梯田地发展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为主的旱作高效农业;山区坡耕地逐年压减小麦种植面积,发展以马铃薯、饲草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三是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实行集约规模经营。在扶持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的前提下,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积极扶持和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积累、自我服务的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逐步向专业合作社转变。要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交易设施和市场信息服务网络,规范交易秩序,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四是全面落实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提高先进适用技术的入户率和普及率。要继续实行行政和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要重点加强良种良法的集成配套,着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以日光温室为主的保护地蔬菜栽培技术、以营养配方为主的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技术,下大气力推广一批高产、优质、高抗品种,进一步提高单产和比较效益。同时,真正实施好“阳光工程”,通过培训,转变农民的种植观念,逐步使他们树立市场意识、经营意识、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