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摘要】: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大、异常丰富,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的学习。【关键词】:信息技术;目标导学意义;自主性;探索能力;合作;创新信息社会中信息素养已成为与体现传统文化的“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相应的得到提高,自主性是指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对学习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表现出良好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时,具有创造性和积极性。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因而该课程的教学应该是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整合,同时该课程的教学还应该体现能力本位的思想,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人认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一、提供自主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自主性学习,主张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学习的主宰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参谋”、“一位交换意见的顾问”。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研究型的主动学习。目标导学意义在于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进而围绕设定的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可以布置如下问题:如给机器设置任务:可以让学生设置自己喜欢的桌面背景和墙纸、屏保程序以及机器日期等等。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因而很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情感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应该看到学生们是有种种兴趣倾向的,在组织教学的时侯应有所侧重,喜欢音乐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布置midi制作方面的任务,有美术特长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学习图像处理的机会,喜欢编程的同学可以单独为他们讲点编程。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那么,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首先,教学内容或教材主题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在教word时,教师可以先展示或演示一篇图文混排得非常漂亮的样文(或广告)给学生看;在教excel时教师可演示一张学生成绩表,然后向学生提出如何求每一位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的问题,以此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自主性学习的动机。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在选题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教学内容方面最好有一定的弹性;再者,照顾好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要注意尽量给学生展示、说明的机会,在我的课堂教学小结时一般我会尽量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并让学生说明创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把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到其他课程中,或在研究性学习中作为工具使用,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最终手段。三、创设有利条件,提高自主探索能力创建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利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利用cd-rom光盘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共享资源,让学生学习如何从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从局域网络或互联网络中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