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宏观经济学讲稿第九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利息率三、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1、IS曲线的建立IS曲线的表达式:Y=a(A-bi)曲线的特性:横截距:Y=aA纵截距:i=A/b斜率:ΔY/i=-ab<0外生变量,内生变量,参数3、IS曲线:非均衡区4、IS曲线的移动:自发性支出增加四、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1、利息率的决定2、利息率的变化:货币供给增加对均衡利率的影响3、LM曲线的建立LM曲线的函数表达为i=-(M/h)+(k/h)Y曲线的特性:横截距:M=kY纵截距:=-(M/h)斜率=Δi/ΔY=(k/h)>0外生变量,内生变量,参数i4、LM曲线:非均衡区5、LM曲线的移动:货币供给增加五、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均衡的机制:数量机制价格机制2.均衡点A第十章政策效应IS0i通过发债支持财政扩张场合的货币问题:1、满足交易货币需求增加的机制2、货币流通速度V=例如,P=1,M=100,L1=50,L2=50,K=1/4,所以Y=AD=200,V=2(次/年)。利率提高使L2降至40,执行交易职能的货币增至60,所以Y=AD=240,V=2.4(次/年)。扩张财政而利率不提高,是否有挤出效应?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准备金1万亿存款5万亿贷款4万亿准备金0.5万亿存款4.5万亿贷款4万亿准备金0.9万亿存款4.5万亿贷款3.6万亿2、财政政策效应:陷阱区3、财政政策效应:古典区4.影响财政政策效应的因素(1)乘数提高使效应增加。(2)k提高使效应减少。(3)b提高使效应减少。(4)h提高使效应增加。三、货币政策效应1、一般效应货币政策效应:固定价格模型2、货币政策效应:陷阱区3、货币政策效应:古典区4、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1)乘数提高使效应增加。(2)k提高使效应减少。(3)b提高使效应增加。(4)h提高使效应减少。IS-LM模型政策效应的代数表达:IS:Y=a(A-bi)LM:i=-+YY*=(A=C0+I0+G)Y*=()-1GY*=()-1M四、综合政策效应1、双松政策效应2、双紧政策效应3、紧财政松货币政策效应4、松财政紧货币政策效应第十一章总供求模型总需求曲线的建立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三、总供给曲线1、凯恩斯劳动市场理论2、总供给曲线的建立3、总供给曲线的移动4、总供给曲线的特殊情况总产出的决定和政策效应:极端萧条情况总产出的决定和政策效应:充分就业情况物价下跌的两种情况ADi第十二章总供求模型(动态)就业对工资的影响四、产出水平对价格的影响1、本期产出实现充分就业2、本期产出小于充分就业3、本期产出大于充分就业总产出对价格的影响AD02、总供给收缩六、政策结论七、比较:1,古典理论:弹性2,凯恩斯理论:刚性3,后凯恩斯理论:粘性第十三章通货膨胀改革后中国物价上涨情况19780.719792.019806.019812.419821.919831.519842.819858.819866.019877.3198818.5198917.819902.119912.919925.4199313.2199421.7199514.8刘树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一、通货膨胀的形成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3、统一的解释MV=PYP==(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2、新古典综合派3、货币主义的观点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观点第十四章经济周期I非线性曲线2、产出的均衡(1)均衡的条件2)稳定均衡(3)不稳定均衡3、对经济周期的解释I(2)从萧条到繁荣Y1Y中国经济周期情况周期时期持续年数高峰低谷波幅11953-19575年18.7%6.1%12.6%21958-1962532.7%-33.5%66.2%31963-1968619.0%-9.9%28.9%41969-1972425.3%4.4%20.9%51973-1976411.5%1.4%10.1%61977-1981513.1%4.6%8.5%71982-1987616.5%9.1%7.4%张风波『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与改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不稳定系数=N为样本数,X为年增长率,Y为X的平均值1953-1985各国的不稳定系数中国:0.1175苏联:0.0293美国:0.0271日本:0.0420西德: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