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gǎngkǒu)。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瘦西湖五亭桥二十四桥长堤春晓(chūnxiǎo)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擅长写词,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词多纪游、咏物(yǒnɡwù)、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第二次浩劫之后(zhīhòu)的15年,姜夔路过扬州,仍然是满目疮痍,“荠麦青青”,作者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表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扬州慢姜夔“黍离”意象(yìxiàng)“红药(hónɡyào)”意象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扬州是淮河东边(dōngbiɑn)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稍为停留。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现在都是野麦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的池苑,伐去的乔木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渐渐进入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在寒风中吹起,这些画面都在劫后的扬州城。杜牧有卓越的鉴赏能力,料想今天他若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有“豆蔻”和“青楼”美好诗句的才华,也难以表达这悲痛之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是每年知道它替谁开花繁生呢!二、合作(hézuò)探究,体会诗情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sìɡù)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1、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写了昔日____________;而“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则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运用了________手法(shǒufǎ),抒发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之情。3、“杜郎俊赏,算而今(érjīn)重到须惊”在词中起什么作用?6、分析(fēnxī)“清角吹寒”中“寒字”的妙处?8、“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营造了一种怎样(zěnyàng)的境界?千岩老人以为这首词有《黍离》之悲,词人借助什么艺术手法(shǒufǎ)抒发这份感慨的?竹西佳处课堂(kètáng)小结综合拓展(tuòzhǎn)提升1、“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写燕雁之远去,旨在表明什么?参考答案:暗喻(ànyù)自己漂泊江湖之感。随云而无心,则喻示自己纯任天然之意。2、试分析“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一句。参考答案:这几句怀古正是伤今。“残柳参差舞,”柳本纤弱,那堪又残,故其舞也参差不齐,然而仍舞之不已。舞之一字执著有力,苍凉中寓含悲壮,悲壮中透露苍凉。“残柳参差舞”这一自然意象,实际上是南宋衰世的象征,隐然包含着虽已残破仍不甘灭亡的意味。3.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述此词“无穷哀感,都在虚处”,即哀感通过景物写出,试结合词句评析。参考答案:此词通过眼前之景来抒发(shūfā)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上片写燕雁随了流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秋雨,饱含自己漂泊江湖之意。到结尾处又用衰残柳枝当风舞象征南宋之衰世,苍凉之中,无限悲壮。感谢您的观看(guānk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