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儒家思想概述儒,柔也,术士之称也。(《说文解字》)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人,也称术士,后泛指学者。(《辞源》)儒家思想发展概况孔子于春秋末期创立儒家学派,提出“克己复礼”、“仁者爱人”等一整套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战国时期儒家分成八派,主张性善论的孟子学派和主张性恶论的荀子学派是最主要的两派。至汉代,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而神学化,并由民间的一种学说变为官方的统治意识,取得了独尊的地位。儒家思想在魏晋时代受到玄学和佛教的挑战,一度衰落。但它的纲常伦理观念有利于封建统治,影响仍然很大。唐代孔颖达等人作五经正义,儒学再度被罩上耀眼的光环。到宋代,儒学吸收佛、道思想,更加完善和哲理化,称为理学。明代理学发展为心学,成为显学。清代儒学转化为经世致用的实学。近代,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儒学独尊的地位结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四书》:《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先秦儒家(原始儒家)孔子全家福孔子的性格孔门高足孔门四配颜回,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以德行著称,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后世尊其为“复圣”。子路天命观孔子继承了传统的天命观,视天为万有的主宰和人格神,认为天命主宰着人的生死,也决定着社会的治乱。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巍巍乎!惟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另一方面,孔子又主张天人可以互相通感,强调人事有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仁礼学说礼最初指周代的文化典章制度,后泛指一般的政治道德原则和规范。春秋时“礼崩乐坏”,孔子把礼当作维护等级、区别华夷的标志,试图“克己复礼”,为周礼“正名”,匡正变化着的现实。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仁”的根本含义是“爱人”。孔子又提出“泛爱众”的命题,将爱推及社会上的一般人,这是早期的博爱思想。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孔子认为,为仁的方法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忠,谓尽心为人;恕,谓推己及人。仁还包含爱惜劳动者的思想,就是要求统治者实行“德政”、“仁政”和“王道。中庸之道在思想方法上,孔子主张“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以“中庸”为最高的美德。所谓中庸,就是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也无不及的折中和调和思想。孔子在后世的影响孔庙祭孔大典六十二代衍圣公孔闻韶孟子及其思想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学生,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后裔。曾游说齐梁等七国,为齐宣王客卿。其学说当时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不为所用。晚年,他与弟子万章等人埋头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仁政说孟子将“仁”的思想发展为系统的“仁政”学说,并发展了古代的“民本”性善说孟子认为,人生来就有一些共同的天赋本性,即恻隐、羞恶、荀子及其思想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时人尊称“荀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性恶说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人之所以有善,那是人为的结果。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汉代儒学董仲舒对儒学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结合当时的社会观念和风尚,提出“天人感应”理论,将儒学神学化,将“三纲五常”纳入儒家伦理观和汉王朝的政治生活。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宋明理学北宋以周敦颐、程颢、程颐为代表,是理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南宋理学进一步得到发展,朱熹思想的统治地位逐步确立,在元朝时向北传播,明代有新的发挥,清代前期渐趋衰落。周敦颐儒家伦理思想第二,儒家以“礼”与“仁”作为道德最高原则,提出“孝”、“悌”、“忠”、“信”、“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