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中学实验 / 文档详情
挖掘实验资源,贴近学生生活.doc 立即下载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挖掘实验资源,贴近学生生活.doc

挖掘实验资源,贴近学生生活.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挖掘实验资源,贴近学生生活临海中学任菊仙0576-85322868摘要:科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建立了三维目标体系;倡导学生以探究发现为主、主动参与、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些理念的落实,都离不开科学实验。而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施科学实验的根本保证,尤其是学生身边的资源。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利用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欲望,诱发创新激情。关键词:实验资源学生生活科学探究学习兴趣初中科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从三维建立了新的科学课程目标体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这些新的课程理念在科学教学中的落实,都离不开科学实验,因此在初中科学教材中共有各类实验253个,这些科学实验是科学课程内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不仅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直观手段,而且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换学生学习方式,实现终身学习的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新课程科学实验从原来的“照方抓药”向实验设计方向发展、由验证实验向探究试验的方向发展,由纯学科内容向贴近学生生活方向发展,探索性增强,趣味性提高,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更紧密,尽管如此,HYPERLINK"http://lwcool.com"我们在HYPERLINK"http://lwcool.com/jx/showcls.asp?id=2&parent=0"教学过程中还是发现,教材中有些实验直观性不明显,不利于学生探究;有些限于紧张的课时,实验很难成功;有些实验学生没有实验探究的机会,教师往往越俎代庖呈现实验结果;有些远离学生生活,造成实验教学缺乏有效性,针对以上情况,本文重点探究如何挖掘实验资源,贴近学生生活,进行有效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挖掘身边的资源,有利于实验的改进,培养学习兴趣。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教材选编了大量的实验,体现了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也反映了突出科学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但有些实验本身存在问题,如现象不明显,成功率不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利用身边的资源,重新设计实验,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探究;同时以学生身边的的东西作为实验器材,可以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感到科学并不神秘,就在自己身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案例]:在《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第1节《空气》这一节的教学中,有一个活动:“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及含量”。教材中是用大针筒把空气压入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及变浑浊的快慢。学生按照教材的方法,分小组进行探究。结果各小组汇报探究情况时,均回答石灰水和未通入时一样没有什么变化,教室里顿时显得有些乱,有些学生很失望。事先我在教学设计时已经考虑到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本来就很低,而用针筒通入的空气很少,课堂时间又有限,效果肯定不明显。此时我让学生来探究一下,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并提出猜想。学生提出了“广口瓶中盛的可能不是澄清石灰水?”让学生通过玻璃管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马上变浑;“可能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等事实又被推翻了;“可能我们通入的空气太少?”此时我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多通入空气呢?”有学生提出用打气筒,我班的财产保管员立即从柜里拿出打气筒,让同学进行实验。不一会儿,澄清石灰水就变浑浊了,水到渠成地达到了教学目的。二、挖掘身边的资源,有利于变演示为学生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演示实验只有坐在前面几排同学看得比较清楚,而坐在稍后几排的同学对现象往往看得不清楚,因而整体效果不是很好,难以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只有体验和实践,才能有所创新。把我们的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学生在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的活动体验中能更快捷地走向成熟。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分组实验,更能激发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案例]:在《科学》七年级下第四章第1节《熔化与凝固》这一节的教学中,有一个活动“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过程,”现行教材中,都以海波(Na2S2O3·5H2O)和松香作实验材料。但经实验验证,发现海波熔点不是48℃,如果实验过程比较粗糙,可见其“熔点”为48℃,其实,此温度为其结晶水合物分解温度,并且在48℃的这个位置只保持了很短的时间,最终的实验图像(“温度——时间”图像)与石蜡的实验图像非常相似,根本无法从图像上加以区分:一个是晶体,一个是非晶体。同时实验需要加热很麻烦,消耗的时间很长,下面的学生也无法体验实验过程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挖掘实验资源,贴近学生生活

文档大小:4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