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成因、影响及对策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成因、影响及对策【摘要】本文介绍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背景、相关概念及运作原理。从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内部投融资平台自身两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扩张的原因,及其各方面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国内外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管理和运作模式,结合目前的经济形势,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一、引言所谓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就是地方政府组建的不同类型的公司,诸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政府通过划拨土地等方式,组建的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大致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辅之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来源保证,融入资金后重点投向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1]。由于我国《担保法》限制地方政府不能直接负债,而《预算法》也限制了间接债务或担保债务[2,3]。这样一来就大大限制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途径和融资空间。地方政府为了筹集必须的建设资金,只好采取变通的办法,即通过组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以非市场化的融资方式向银行等筹资,来帮助地方政府为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基本上属于企业法人和事业法人性质。表面上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为地方政府“排忧解难”的,以企事业法人的身份履行了部分政府公共投资功能,是地方政府公共财政职能“延伸链条”。事实上,这些机构的投融资公共项目和准公共项目因其非盈利性,缺乏足够的现金回流,同时大多数投融资平台本身不具有自偿能力,只能依靠财政拨款偿还贷款或用政府信用给予隐形担保,这样地方投融资平台累积的债务清偿压力大量回归到地方政府,给银行造成大量的不良资产。而这些贷款大多来自于我国四大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银行组织的银行团等,这样以至于这部分债务回归到中央财政,最后将会导致政府债务危机。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1】6号)要求,为了分清政府债务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债务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第二类是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第三类是其他相关债务。下图1是由“地方政府”,“地方投融资平台”和“商业银行”三者构成的一个资金链示意图反映了上述三种不同形式的地方政府债务:注:①是指地方政府组建地方投融资平台时注入资金的方式,包括:财政收入、国有资产划拨、税收返还、土地出让金。②-1是指商业银行向地方投融资平台提供的负有政府担保的贷款,该类贷款不能由财政资金来偿还;②-2直接贷款是指政府机构直接向商业银行借款,由财政资金偿还;②-3发行城投债,是指地方投融资平台发行的“准市政债券”的城投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最终的信用主体是地方政府,大部分城投债都由商业银行所购买。③投资,是指借款资金的投向,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公益性项目,如:城市道路、桥梁、环境维护、水利建设等;第二种是准公共产品,又准经营性项目,如:城市供水、污水处理、供热、供气、公交等;第三种是私人项目,又经营性项目,如:电力、电网、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④还款来源,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还款来源包括:土地出让金、置换土地变现、股权收益、自身运营收益等。二、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大的原因(一)外部因素分析一直以来,由于分税制原因,中国地方政府一直靠财政收入、国有资产划拨、税收返还、土地出让金等来发展地方经济。在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普遍的现象就是“财力集中向上,事权集中向下”,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资金存在严重不足。同时,08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回暖,人们普遍预期土地价格将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城投公司在向银行借款时,信用评级是非常高的,加上银行业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又有地方政府对贷款的担保,这样城投公司就会轻而易举的得到贷款,甚至会得到比实际贷款额度更高的贷款额。由于我国在政绩考核方面存在“只重视政绩考核,轻视财务考核”、“重视资金的投入,轻视效益评价”等现象。当全国都积极建设本地经济,提高本地区的GDP的时候,就会在各个地方政府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竞争,于是各个地方投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就会产生一定的模仿效应,即“羊群效应”[4]。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就扮演者“第二财政”的角色,地方政府就理所当然的把商业银行当成一块典型的“公共用地”[5],在使用公共物品时,普遍存在一个浪费的现象。(二)内部因素分析首先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自身的道德问题。由于银行本身在贷款前,会对城投公司的资信水平进行评估。但是某些城投公司会有一定的投机心理,为了获得更大更多的贷款,他们把一些差的项目打包成好的项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宏观经济形势从紧时,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其次,我国考核地方政府的业绩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