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滕王阁序》说课稿件作为经典佳作,滕王阁序既彰显了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想问的是,你们读过这篇文章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字来回答我。生:(异口同声)美。师:是的,这是一篇难得一见的美文。我们平常看见美人美物总要多看几眼,那么面对这篇美文,我们也应该多读多品,引用阿尔卑斯山下那句碑文就是:“慢慢走,欣赏啊!”那么,我们要欣赏这篇课文哪些方面的美呢?生1:写景美,抒情美。生2:音节美,名句美,景色美。生3:“韵之美”“句之美”“景之美”“情之美”。师:好一个“韵之美”“句之美”“景之美”“情之美”。我同意学生3较为全面的归纳,我们先来感受本文的“韵之美”。马上我们以1到4段为例,分角色朗诵。诵读的节奏、语速、语气等的变化都得服从情感的变化,我们先了解各段写了什么内容,情感有怎样的变化,然后才来把握朗读的技巧。先看本文的总体思路是怎样的?生:本文总体思路是“事——景——情”。第1段:记事,写宴会盛况。第2、3段:写景,写登阁所见,第4至7段,议论,抒发感情。师:好的,下面我们就分角色朗诵。全班集体朗读第一段,这一段(生齐读第1段,声音洪亮,激情饱满。)师:我请一位男生读第2段,同学们先说说这一段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生:要有激情,读出赞美之情。因为这一段写师:好的,那就请你试试吧。(该男生读,声音满含磁性,获得全班掌声。)师:第3段也是描写登阁所见,我请同学们思考,这一段与前两段在景物描写的方法、句式节奏上都哪些变化?生:景物描写由静而动、由远到近。生:第3段,推开窗之后,以短促的三字句“披秀闼,俯雕甍”开启,以错落有致的“四六句”展开,感情变得开阔而飘逸。(掌声热烈。)师:那朗读应该如何把握呢?生:我觉得这一段应该读得舒缓飘逸,这里大多是四六句、还有七字句。(掌声起。)师:同学们说得特别好,下面我请一位女生朗读第3段,把舒缓飘逸的感觉带进去。生:读。(该女生朗读,优美、舒缓,张弛有致,此处有热烈掌声)师:这第4段谁来读啊?学生异口同声:老师,您读。师:看来民意不可违呀。(生齐声:必须的。)(师示范朗读,此处有掌声。)师:感受了“韵之美”,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本文的“句之美”。滕王阁序妙句如珠,俯拾即是。高票当选第一名句的是哪句?生:(齐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师:是的。唐人轶事汇编有这样一个故事:说英才遭天妒,王勃于创作滕王阁序的第二年,渡海到交趾探父,因落水惊悸而死。后来,每当夕阳西下时,湖面上遥远处总会响起王勃吟哦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约持续了十多日,又是一个落日熔金的傍晚,当湖面再次响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声音时,一位书生大声道:子安先生,你不要太得意了,你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删去“与”“共”二字岂不更好!此言一出,湖面戛然而止。这里我想问的是:此说是否有理?这一句好在哪里?我们分小组研讨,然后各组推举代表回答。生1:不能删,少了“与”“共”,语速就显得急了些。生2:我觉得还是去掉这两个字好,虽然我们一时不习惯,但读一读就觉得简洁了。生3:我认为这是民间传说,不可信。删去这两个字,不如原句朗诵起来显得从容自如,删去后声音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也减弱了。师:我比较赞同生3的说法,书生的见识不必当真,传说故事更不可信,但它恰从另一侧面说明了王勃的这两句人人尽知、影响之大。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好在哪里。生1:动静结合。上句写动,霞、鹜“齐飞”;下句写静,水、天“一色”,一动一静,以动衬静。生2:境界开阔。长天在上,高,落霞、孤鹜在半空,稍低,而秋水最低,有远有近,有高有低,层次感强,境界开阔,给人一种强烈的立体美。(掌声顿起)生3:我觉得这两句意蕴深远。鸟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云霞则是无生命的,落霞、长天恒常,而孤鹜只是匆匆过客,永恒与短暂,有生命的律动与无生命的静谧交织在一起,意蕴无穷。(掌声热烈)生4:对比鲜明。以秋水与长天的蓝为背景,红霞、孤鹜点缀其间,色彩浓重,视觉冲击强烈。师:刚才三位同学的赏析、点评有从表现技巧、方法上说的,有从内蕴、意境上说的,很精彩,我很赞同,同学们还可以从其它方面鉴赏。而且这篇课文中的名句很多,比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等等,课下同学们每人选取两句,把点评的文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师:“慢慢走,欣赏啊!”我们感受了本文的“韵之美”,欣赏了它的“句之美”,接下来我们就来体验一下文中的“景之美”。“渔舟唱晚”一词在滕王阁序中看似平常,可细心的评论者却称它“一字一景,言不尽之景情”,乐曲渔舟唱晚更是我国最为流传的古典名曲之一。下面伴随这首名曲,请同学们发挥合理想象,将这4字扩写成百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