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社会测量法课件社会测量法得基本假设就是团体中存在相互作用得非正式组织。社会测量法得基本原理就是认为团体内各成员之间得选择实际上反映了她们之间心理上得关系肯定选择意味着心理上得接纳与赞赏,否定选择则就是心理上排斥与拒绝得表示。由于对一个人得人际关系得评价可分析为对不同评价意义得各个方面上得肯定或否定选择,因而可以通过考察团体内成员之间在不同方面得选择情况,测量团体及成员得人际关系状况。二、案例分析1、相关应用程序第一步,设计测量标准。测量标准也就就是要设计社会成员之间互相选择得问题。设计测量标准应该选取那些能够反映群体成员间相互关系得问题。由于对问卷得最终分析,要依据每一个题目来进行,因此,测验得条目不宜过多,一般以4个标准上下为主。第二步,实施测量。在实施测量时,要对被试群体讲解作答得要求,使被试了解如何进行作答。同时,要注意避免被试之间互相查对答案,以保证作答得诚实性。第三步,数据得处理。通过调查获得得数据,可以有三种处理方法。调查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得呈现数据得方法,这三种处理方法分别就是:列表法、图示法、指数分析法。指数分析法就是用统计得方法来处理团体成员间相互选择得频数,从而揭示团体结构以及个人在团体中社会地位得方法。常用得计量指数有表明个人在团体中受重视程度得个人社会地位指数,其公式为:个人社会地位指数﹦(被选总数+被拒总数)/(总人数-1)表明团体凝聚力程度得团体凝聚力指数,其公式为:团体凝聚力指数=团体中互选数/团体中可能有得互选数2调查过程及数据处理2、1调查对象采用方便取样得方式,抽取广州某所大学一个班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其中有效问卷(以少于2题未答为标准)78份,男生26,女生52。2、2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采用自编班级人际关系条目,共四个题目,分别就是:①班级组织旅游,需要分小组活动,请问您愿意与谁一组?②上课时,您最希望四周坐哪些同学?③如果调整宿舍,您希望跟哪几位同学住在一起?④您认为谁当班长最合适?要求被试对每一个条目,举出三个人名,同时要求按照重要性依次排序。2、3数据处理采用spss11、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结果处理3、1条目内数据分析以学生得学号作为编码,对学生得人际关系情况进行分析。11从表1可知,第一题得学生人际关系指数情况如下:有66名同学,人缘指数在0、2以下,占总数得64%,也就就是说,大部分同学得人际关系都就是处于中等偏下得。人缘关系较好得同学主要有75、72、43、91、19、38等6位同学,人缘指数分别为0、51、0、58、0、62、0、62、0、70、0、94。特别就是编号为38得同学,人缘指数为0、94,说明这名同学就是本班得明星人物,在同学们心中有非常好得人际关系。第二题学生人际关系指数分析如下:有72名同学得人际关系指数在0、20之下,占总数得70%。在此条目中,人际关系指数较高得分别就是100、7、102、46,人际关系指数分别就是0、51、0、55、0、74、0、74。第三题学生人际关系指数如下:有69名同学得人际关系指数在0、20以下,占总数得67%。人际关系指数较高得学生分别为90、54、38、75、43、46,她们得人际关系指数分别为0、51、0、51、0、51、0、58、0、58、0、66。第四题学生人际关系指数如下:指数较高得同学为63、31、74、72,其指数分别为2、92、2、61、2、53、2、14。3、2条目间数据分析通过对四个题目进行相关分析,条目1与条目2、条目3分别存在极其显著得相关系,相关系数分别就是0、572、0、654,但与条目4无显著相关关系。条目2与条目3也存在极其显著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60,但与条目4无显著相关关系。4讨论通过对题目数据得分析,我们获得了班级内部各名学生得直观得人际关系情况。对数据得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班级内部大多数学生得人际关系水平仅在一个很低得程度上,只有少数学生就是班级中得明星人物。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我们认为就是多方面得。其中重要一方面就是班级规模得扩大化,由于学生人数增加,使得班级内学生得交流困难增加,仅就是局限于几个同学之间得交流。在调查具体数据上,我们发现在班级中人际关系较好得同学分别就是编号为75、72、43、91、19、38、100、7、102、46、90、54、38这几位同学。因此,对于班级得了解,可以通过这几位同学以点到线,从线到面,展开对班级人际关系得了解。点就是这13名同学,线则就是这以这13名同学为核心得小团体,面则就是整个班级得人际关系情况。此外,我们也发现有些同学在整个调查表中很少被提到。因此,这些同学属于被班级所孤立得同学。为了提高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