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财政/国家财政 / 文档详情
收入分配改革的历史线索与目标取向.doc 立即下载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收入分配改革的历史线索与目标取向.doc

收入分配改革的历史线索与目标取向.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7收入分配改革的历史线索与目标取向2012-09-10第04版:市场经济作者:王赞新来源:学习时报字数:426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收入分配体制及其运行体系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回顾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线索,展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取向,对于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收入分配体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起点: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体制及其运行体系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之初,我国模仿苏联模式,构建了与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体制及其运行体系。这一体制及其体系的基本要点可概括为: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作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方式;在分配主体上,国家也就是各级政府成为执行社会产品分配的唯一主体;在分配层次上,排斥市场,实行集中化、计划化的分配模式;在分配原则上,坚持生产资料占有和按劳分配上的公平原则进而演化为平均主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种收入分配体制及其运行体系暴露出明显的弊端和不适应性,我国开始走上了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道路。主线:不断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呼应的收入分配体制及其运行体系靠拢和逼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这一影响传递到收入分配领域,就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突破和创新。由一元化分配方式向多元化分配方式逐步演进。自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们主要仿效苏联,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上世纪80年代,针对实践中出现的多种分配形式,国家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作为深化分配体制改革的方向。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过去被看作剥削收入的生产要素收益终于取得了合法性。这既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逻辑结果。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并把这些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作为原则确立下来。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的基础上,把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从原则上升为制度,提出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从按劳分配过渡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并确立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实践中的具体化和深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收入分配领域的重大突破,是我国收入分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成果。由单一化分配主体向多样化分配主体深刻变革。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由于政企不分,劳动力市场不存在,国家成为收入分配的唯一实施主体。1984年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企业有了加强劳动组织和管理的动力,以利益机制激励职工努力工作,这样,企业逐步成为收入分配的实施主体。1992年开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劳动力市场和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并允许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于是,劳动报酬数额不再完全由企业首先规定,应聘者既有权根据企业的报酬水平选择去留,也有权主动提出自己的报酬数量要求,还可通过双方协商或谈判达成一致的报酬数量,劳动者个人在一定条件下也成为按劳分配实施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实施演化为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的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多元化主体。多元化分配主体参与收入分配,不仅使得收入分配有了更为现实可靠的群众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人民主人翁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由单层化分配层次向多层化分配层次深入发展。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商品关系和市场交易被禁止,不存在任何市场化的分配机制,这一时期的收入分配是完全由政府计划直接控制的计划化、集中化分配体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家逐步下放初次分配权限,市场不仅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也是进行收入分配的基本工具,所取得的进展和成绩是显著的。然而,到上世纪末,在初次分配作用日益显著的同时,再分配环节对个人收入宏观调节的有效性逐步降低,政府二次分配作用出现了弱化的趋势,同时,第三次分配的发展也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发挥极其有限。在这种背景下,加强政府再分配功能,建立健全收入分配层次,成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发展创新的重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更是明确提出了逐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则和政策。在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再调节的同时,我国慈善事业和非政府组织也逐步朝民间化、系统化、制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第三次分配在收入分配体系中的调节与再分配功能逐步显现。应该说,在这一时期,我国在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层次化收入分配体系中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由非均衡的分配原则向均衡协调的分配原则调整优化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收入分配改革的历史线索与目标取向

文档大小:3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