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勾股定理教案勾股定理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勾股定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勾股定理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用数格子(或割、补、拼等)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教学重点:了结勾股定理的由,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3分钟,学生观察、欣赏)内容:20xx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一同探索勾股定理.(板书题)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15分钟,学生独立观察,自主探究)1.探究活动一:内容:(1)投影显示如下地板砖示意图,让学生初步观察:(2)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形:问: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结论1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2.探究活动二:由结论1我们自然产生联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该性质呢?(1)观察下面两幅图:(2)填表:A的面积(单位面积)B的面积(单位面积)C的面积(单位面积)左图右图(3)你是怎样得到正方形C的面积的?与同伴交流.(学生可能会做出多种方法,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4)分析填表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归纳出:结论2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3.议一议:内容:(1)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表示上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吗?(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3)分别以5厘米、12厘米为直角边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2中发现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勾股定理(gou-gutheorem):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斜边长为,那么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数学小史:勾股定理是我国最早发现的,中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勾股定理”因此而得名.第三环节: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7分钟,学生合作探究)内容:例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台风中于离地面10m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24m处.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教师板演解题过程)第四环节:巩固练习(10分钟,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1、列图形中未知正方形的面积或未知边的长度:2、生活中的应用: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第五环节:堂小结(3分钟,师生对答,共同总结)内容:教师提问:1.这一节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思想方法?2.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请与你的同伴交流.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1.知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2.方法:①观察—探索—猜想—验证—归纳—应用;②面积法;③“割、补、拼、接”法.3.思想:①特殊—一般—特殊;②数形结合思想.第六环节:布置作业(2分钟,学生分别记录)内容:作业:1.教科书习题1.1;2.《读一读》——勾股世界;3.观察下图,探究图中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要求:A组(学优生):1、2、3B组(中等生):1、2C组(后三分之一生):1板书设计:见电子屏幕教学反思:勾股定理教案2重点、难点分析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它可用边的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为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依据。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在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分不清哪一条边作斜边,因此在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而出错;另外,在解决有关综合问题时,要将给的边的数量关系经过代数变化,最后达到一个目标式,这种“转化”对学生来讲也是一个困难的地方。教法建议:本节课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及“类比”的教学方法。通过前面所学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