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打造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长效体制陈四清2005.06.0610:42:00理论动向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围绕“改革、发展、管理、稳定”这个主题不断推进股份制改革的步伐,从财务重组、发行次级债、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行人力资源改革到流程整合,一步一步彰显出改革的总体思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重塑的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正在逐步显现出生机与活力。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风险管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外部的环境没有发生变化、内部的经营机制还在转变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建设好两个机制:一是良好的业务发展机制,发展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等各项业务,扩大盈利来源;二是良好公司治理机制指导下的长效风险管理机制。未来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努力打造适应股份制改革需要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即是着眼于银行资本、规模、速度、风险、效益持续动态的平衡,具有内在自我完善功能,在银行持续经营中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风险管理长效机制要解决风险管理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三个问题,它涵盖风险管理的偏好、战略、组织架构、政策、制度、决策、监控、考核评价机制等各个方面。(一)符合股东价值的风险偏好银行的风险偏好由董事会来确定,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概括为“理性、稳健、审慎”。理性,就是要理性处理好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一家银行的发展一定要做到“独立审贷、自主经营”,不能因为经济周期的变化来改变经营策略,不能过于亲经济周期,也不要过于逆经济周期,而是要与经济周期保持一个隔离带,要根据自身的经营战略,按照股东的要求,对经营环境包括宏观经济进行深刻分析、准确判断,用独立的眼光审视业务发展,并作出如何发展的决策;同时,对各级地方政府行为也要有独立的判断。稳健,就是组织架构要稳健、政策指引要稳健、资产组合要稳健、清晰。审慎,就是对每一笔贷款的决策要审慎,既要敢于承担风险,又要让预期收益能够覆盖未来风险。(二)明晰科学的风险管理战略偏好决定战略,风险管理战略既要置于银行发展战略之下,又要考虑股东偏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战略就是要坚持全面的风险管理,包括: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额的风险计量模式等六个方面。在这个战略中,全面是核心,全员和全程是保障,全球是表现,全新和全额是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全面、全员和全程三个方面。(三)垂直化、扁平化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在新的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面临着不断调整的过程。调整过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目标是扁平化,第二阶段目标是逻辑集中,第三阶段目标是条线管理、兼顾SBU,最后走向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四个阶段的调整目标是对国际活跃银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同业改革经验的总结,代表未来风险管理发展的方向。目前已经将新增授信集中到总行和一级分行,垂直化、扁平化管理架构初步形成。下阶段将实现逻辑集中,在整个银行内部调配授信尽责调查、评审和审批资源,形成信用风险管理的集中化架构,同时继续整合其他风险的管理架构,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四)专业化的授信审批机制风险管理的专业化在授信审批、内部评级、组合管理等多方面都有所体现。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要对授信审批机制实行专业化管理,同时使客户评级、债项评级走专业化道路。要将客户评级、债项评级作为授信审批的基础,这一工作需要分步骤实施。首先整合五级分类的流程,然后整合客户评级和五级分类、建立其间的勾连关系,最后将客户评级、债项评级信息整合到审批当中,使审批更科学、更审慎、更有效率。(五)严格的贷后管理全程的风险管理是整个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坚决改变过去重放轻收、重批轻管、贷后不管的状况,切实加强对贷后管理的监控和检查。参与授信各阶段的部门和团队在贷后管理职能中应确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实行精细化贷后管理,杜绝由于贷后管理工作不到位产生的案件和问题,保证授信资产质量的优良。(六)细化的评级和拨备体系在构建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过程中,必须实现五级分类的细化,较为准确地识别资产潜在的风险,同时在分类细化的基础上实现严格拨备,真实反映银行的财务能力。在不良资产处置划转完毕以后,国有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已经由不良贷款转为正常和关注类贷款,应逐步由传统的五级分类过渡到十二级分类,尤其对关注类贷款进行细分,真正“关注”关注类贷款;在风险分类细化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拨备体系和拨备程序。由现行的按照监管当局标准的拨备,过渡到既考虑监管当局标准又考虑国际会计准则的审慎性拨备,并进行交互式检验。(七)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对于基层行的资产质量和风险状况控制力较为薄弱,一方面要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