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走探究之路,创思维之新科学课作为一门启蒙发明创造的课程,应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所谓的创造力教育,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教师应该竭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激发创新、引导创新的平台,诱发学生的创造力,一、鼓励提问,诱发创新思维科学家波普尔说过:“问题既是科学认识的起点,又是终点。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上常提的问题一般有以下三种:l、质疑之问。小学生对世界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质疑勇气。例如有一个学生看了鱼,提出“鱼没有耳朵”。这个问题一提出,就有学生反驳道:“找家养的鱼,我一敲鱼缸,它就游走了,这小说明它能听到声音吗?”有学生则说:“鱼是感觉到水在振动,它可以通过身体来感知,它不一定有耳朵。”学生们刨根问底,有一股探究的劲头,我及时鼓励他们再深入钻研,并表示期待他们的成果。2、猜想之问。在学习物体在水里的沉浮前,我先大胆地让学生猜想:什么和物体的沉浮有关系?有的根据自己的经验说:“铁会下沉,木会上浮。”有的说:“不对,铁做的船出能在水上航行,有的木掉到水里会立即沉下去。”根据这些情况,学生猜想:“不一定是重的东西就下沉。同样重的两块铁,一块做成实心的球,另一块做成船状,哪——块会沉下去?”经过猜想——验证——结论,学生有不少惊喜的收获。3、求异之问。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运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求异欲望,就是呵护处于襁褓之中的创新思维。教育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制与模仿,应是百花齐放的创新。教师应鼓励和追求课堂的“不和谐”之音,充分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跳出原有的条条框框,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二、利用资源,营造创新氛围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资源进行学习。1、丰富实验材料。教师要勇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做到人备教材,而不是教材备人。如学习《怎样加刚快溶解》一课时,为让学生更全面、透彻地了解课文知识,我略做溶解糖、盐等日常生活熟悉的实验后,还选择了能溶于水的墨水、高锰酸钾和不能溶于水的棉花、塑胶等材料(这些都不是教材所指定的)让学生做实验,使之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全面的知识。2、讲究学习方式。科学课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要根据教材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活动,如指导阅读科普读物,利用红领巾电台和电视台进行科技知识、科技信息的传播,利用兴趣小组阵地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与技能训练等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3、密切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注重互动与情感交流。民主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保证学生消除紧张,以最佳的情绪进入探究活动。对学生的创新意念要给予肯定,敞开心怀容纳学生的不同意见,保护学生的上进心。另外,还应允许学生在探究中失败,此时不但不加责备,更要细心呵护其探究精神,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创新的热情。三、参与实践,培养探索精神科学课应为学生的动手实践创造条件。科学规律大多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认识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感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观察、实验,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和创新。l、注重实践性。只有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参与、经历实践活动、在充分感知、体验的基础上才能使知识内化。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一条标语:“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记得。”这说明实践对于理解和深化的重要性。2、体现独创性。多个学生做同一个实验,由于个性、经历、知识储备、文化背景等不同,所得的收获也不同。教师不能用标准的答案去衡量,应当鼓励方法多样化,鼓励独创性思维。例如研究蚯蚓,有的把它放在水里,看它是否会游泳;有的把它割成几段,看它是否还能生存;有的拿出各种食物,研究它爱吃什么……汇报的时候,每个人的回答都各有创意。3、追求探究性。探究性实践活动不是简单的模仿教师实验,而是灵活地转变角色,创设适合于学生自行探究、勇于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做”,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动手操作。例如学习《看不见的空气》,让学生“想办法捕捉空气”,而且要比一比谁的办法多而妙。这样,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就进射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四、张扬个性,体验创新乐趣科学课活动的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克服统一施教的弊病,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不同层次的探究需求。1、尊重个人爱好。让爱说的学生说,让爱动的学生动,让爱思考的学生观察,让爱玩的学生到野外去。针对低年级儿童喜欢小动物的特点,让他们饲养小白兔,栽种红蕃茄,在校内建立一个生物角。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安排研究性强的活动,如举行航模制作、环境监测等,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