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西方哲学导论西方哲学,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探索;其前提便是“天人分离”,即人在探索自然之时要忘记人自身的存在,也就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分离。这就决定了西方哲学的核心在于对外部知识的追求。有人相信,世界万物是有其“本质”的。“本质”可以是时间上的,比如神创造了世界;可以是空间上的,比如四元素化生万物;也可以是逻辑上的,也就是“存在(being)”,即某物之所以是某物而不是其他物的决定者。探求万物“本质”的哲学即为本体论。但本体论不涉及对世界的认识是如何获取的。为什么有四种元素,为什么万物由原子构成,你是如何知道的?这样的疑问催生了认识论,即研究人如何才能获取正确的知识,如何从已知得到未知的哲学。认识论是西方哲学的主流。认识论的基本思路:,即A(人,研究者)通过B(研究方法、工具)认识C(自然、研究对象)。B是什么,即认识自然获得真理的有效途径方法是什么,是西方哲学家争论的焦点。有认为要靠理性,这是唯理论(Rationalism)的思路;有人认为要靠经验,这是经验论(Empiricism)的思路;也有人认为要靠神的启示。唯理论有很多种形态,但基本思路是相似的:认为万物有其“本质”且有规律,只要认识了万物的“本质”和它运动的规律,就能“理性地”推论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有人认为这种存在于人(研究者)之外,这是唯物论;有人认为这种本质就存在于人的灵魂\精神\思想之中,这是唯心论。经验论的思路是递进的:经验是人获取知识的惟一途径,人能经验的事物对人来说才有意义,人才能认识,而人不能经验的事物其究竟如何是人永远不可知的。经验论走到了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这时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既然不可经验的事物不可知,那自然万物也就没什么本质可言了;人随着经验的积累,用新经验去改变由旧经验形成的对世界的认识,则人的认识就没有止境,永远变动但不可能穷尽真理。模式有一个致命的质疑,即:C是自然万物,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总和或本质,则显然B不论是什么也不能脱离C的范畴(除非是神的启示);那么既然C还未知,属于C的一本分的B可靠性如何得到证明?又如何能用属于C的一部分的B来得到C这个整体呢?有人认为用语言分析可以解决B的可靠性问题,这就是分析哲学;有人认为这证明了认识论本身就是一条错误的道路,从而放弃了对外部世界真理的追求,转向寻找内在生命的价值,这就是非理性哲学。西方哲学除了上述的对知识的追求外,还有一个悠长的命题,即: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如何才能过上好的生活?这通常被归为政治哲学或伦理学。有人认为对世界万物本质的追求才能指导人类生活,即真在善之前,认知了世界的本质,才能知道人的本质,才能知道什么是好的伦理和政治。有人说要靠对神的虔敬,只有用超越此世的力量才能统治此世的罪性。有人说只要人人平等,每个人追求幸福时不妨碍其他任何人追求同样的东西,人通过契约形成共同体,就能有好的生活;因为好的生活,不过就是每个人按自己的意愿过自己的生活。这就是西方最主流的政治理论,自由主义。有人认为人性本恶,七月根本不能生效,所以人根本不能平等,要统治者靠暴力与阴谋维护共同体的稳定。有人认为某种共同体,如国家、民族,其内部的利益一致而与其他同类型共同体由于争夺相同资源而对立,维护国家/民族共同体的生存并谋求其强大才是最根本的任务。神是超越的存在,所以可以为此世的真理与良善提供合理性与来源。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人对神的信仰来维持。人对神的信仰可能是历史的,如耶稣道成肉身,代人身死;也许是启示的,如犹太先知;也许是理性的,如神的形而上学证明和泛神论。阎郑辉2012.1.8完稿常阳2012.1.25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