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wùzhì)转运功能2.易化扩散:一些不溶于脂质或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的一些蛋白质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的一侧,称∽。①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特点(tèdiǎn):高度的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由载体(zàitǐ)中介的易化扩散②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Na+,K+,Ca2+等。特点:速度快;具有选择性;机械门控(压力)门控性电压门控(电位差)化学(huàxué)门控(化学(huàxué)信号)由通道中介(zhōngjiè)的易化扩散(二)主动(zhǔdòng)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电化学梯度由膜的一侧移向另一侧的过程。特点:(1)需载体(2)需能量(3)逆浓度差(1)原发性主动转运:所需能量由ATP直接提供。例:钠-钾的主动转运(钠-钾泵,简称Na+泵):每水解一分子ATP,便有3个Na+流出和2个K+进入(jìnrù)细胞。Na+的泵出伴随着泵的磷酸化,K+泵入是继酶脱磷酸反应之后的一个反应过程。——构象改变,亲合力改变。(2)继发性主动转运:逆着浓度差转运的能量间接来自ATP的主动转运过程。钠-钾-ATP依赖(yīlài)式酶(三)出胞与入胞式转运:一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固态或液态)能通过更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变化(biànhuà)通过细胞膜。包括:1.出胞:如内分泌腺分泌H。2.入胞:如白细胞吞噬病毒。第二节细胞(xìbāo)的跨膜信号转导细胞(xìbāo)间信息传递的方式二、跨膜信号(xìnhào)转导(跨膜信号(xìnhào)传递)第三节细胞(xìbāo)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二)神经肌肉标本1.刺激神经引起组织(zǔzhī)兴奋2.兴奋沿神经干传导3.兴奋从神经到肌肉4.肌肉收缩(三)刺激引起(yǐnqǐ)兴奋的条件强度-时间曲线:把能够引起兴奋的不同(bùtónɡ)刺激强度和它们相对应的作用时间描绘在坐标纸上得到的一条曲线,称~。刺激强度(qiángdù)与肌肉收缩强度(qiángdù)的关系(四)兴奋性的变化(biànhuà)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xiànxiàng)及其产生机制1.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①概念(gàiniàn):细胞在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称~或跨膜静息电位。R.P.为内负外正,如规定膜外为0,则膜内就是负值。神经细胞约-70mV,骨骼肌细胞约-90mV,红细胞约-10mV。②产生机制——膜内外离子分布的不同状况,是膜电位产生的决定因素。a: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同:[K+]内>[K+]外=20-50倍,[A-]内>[A-]外=10倍,[Na+]外>[Na+]内=5-14倍,[Cl-]外>[Cl-]内=4-25倍b:膜对K+有通透性: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c:膜内外K+浓度差(K+外流动力)与电位差(K+外流阻力)达平衡时,K+跨膜净转运(zhuǎnyùn)等于0,膜内外电位动态稳定于一定水平,即形成R.P.。—R.P.实质上是K+外流的跨膜电位(or称K+的平衡电位)枪乌贼巨大轴突及脊椎动物神经元的跨膜浓度及平衡(pínghéng)电位/2.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是细胞(xìbāo)兴奋的标志。动作电位的形成(xíngchéng)及其记录方法//三、阈电位(diànwèi)和兴奋在同一个细胞上的传导3.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1)局部电流传导:兴奋部位与静息部位存在电位差→局部电流→刺激邻近的静息部位,使膜去极化,这种去极化足以达到阈电位水平→引发新的A.P.。——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细胞)的传导就是神经冲动。(2)跳跃式传导: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因髓鞘的脂质不导电或不允许带电(dàidiàn)离子通过,只有在髓鞘暂时中断的朗飞氏结传导,使兴奋以跳跃的方式向前传导。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shénjīnɡxiānwéi)上的传导神经元的结构(jiégòu)模式图第四节兴奋在细胞(xìbāo)间的传递①突触前过程神经冲动→突触前膜→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kāifàng)(Ca2+从间隙→进入膜内)→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及破裂→神经递质释放。②突触后过程神经递质→间隙→扩散→突触后膜,作用于后膜上的特异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后膜上某些离子通道通透性发生(fāshēng)改变→一定程度的去极化和超级化。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称突触后电位,有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两种。/二.接头(jiētóu)传递——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一)神经-肌肉接头(jiētó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