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写传统作文[优秀]写传统作文1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传统作文10篇,欢迎大家分享。写传统作文篇1泉城济南有一条最繁华的街巷芙蓉街,我的家就在这里。在巷子的深处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门店透着一种神秘,别看它不起眼但却大有深意一天,妈妈满心欢喜的穿了一件新裙子让我看,可我不管怎么看都觉得这件衣服怪怪的,和平时穿的有点儿不太一样。明明是短袖的裙子,领子却高的把整个脖子都包裹住了,裙子虽然长到脚踝,可两边开着的叉高到大腿,我满脸疑惑的看着妈妈。但妈妈却是一副很喜欢的样子:这叫旗袍,可不是普通的衣服,它是中国的国粹。旗袍好奇怪的名字,为什么把这件奇怪的衣服称之国粹呢?妈妈冲我笑了笑说走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咦?这不就是那家我十分好奇又从来没进去过的店铺吗?玉谦旗袍店几个大字很是醒目,两侧的楹联门前圣水芙蓉泉,旗袍世家数百年,不仅道出了它已有百年多的历史,同时还告诉了人们它的方位。一进门,更是被满屋子各式各样的旗袍吸引住了,模特身上穿的,墙上面挂的、展示柜里摆放的,琳琅满目竟没有一件是重样的,有种瞬间穿越了的感觉。一位身穿中式服装的老者热情接待了我们,他就是玉谦旗袍店现任的店长于仁谦出身旗袍世家,今年已经60多岁了,他的先辈从清代开始就从事旗袍服装,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五代了。了解我的来意后,老人家更是滔滔不绝的讲起他和旗袍的渊源。我是上世纪30年代,跟随父辈来的芙蓉街。每天看着父亲摆弄制作旗袍耳濡目染逐渐也喜欢上了做旗袍这门手艺,70年代初,开始正式学做旗袍的。可是,上世纪50年代之后,由于历史的局限,匾曾被摘过很多年。为了生存被迫接受些送货上门的活计,只不过那些年人们订做的多是些便装、中山服。1966至1976年间,旗袍更是被视作封建物品而远离人们的生活,在那种艰难情况下始终没有放弃对旗袍制作工艺的研究,直到改革开放之后,这种漂亮的服饰才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所以,玉谦旗袍能走到今天实属不易。老人家说他的旗袍全部是纯手工的,所以制作讲究镶边、滚边、嵌边、岩条、盘扣、贴花、绣花、手绘八大工艺,这些年来,他秉承了八大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潜心研究,不断创新求发展。量体裁衣是玉谦旗袍的最大特色。为了尽可能让订做的旗袍合身合体,他把测量尺寸从早先的20多个,扩展到40多个。如今他创立的经纬立量法,需要测量60多个尺寸。他说:中国的传统服装,特别是旗袍,是真正的个性服装,可谓‘千人千衣’。因而,每件旗袍需要测量60多个尺寸:身长、袖长、胸围、袖口、腰节、开衩、总肩这种细致的测量,等于绘制了一幅精准的人体比例图。他还形容说:我的眼睛好似照相机、摄像机,大脑则好似计算器,如此这般,裁剪起来才能运转自如,制作出来的衣服才能合体合身。为了让旗袍既传统又新潮,他还借鉴国外新潮款式,将欧式晚礼服的设计,运用到旗袍的设计中,从而使得制作出的旗袍,格调更加高雅,款式更为新颖。对此不无自豪地说,这些年来,先后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加拿大、荷兰等四五十个国家的留学生和国际友人,做过各式旗袍和中式服装。更值得骄傲的.是,他还为国内外著名影星、著名主持人,做过各式旗袍和中式服装,为玉谦旗袍赢得了极好的声誉。历经百年多的玉谦旗袍,至今仍然是手工制作,准确地说,主要是由老人家独自制作完成。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有志青年能传承他的这门手艺,到上海、北京、广州等主战场去开拓市场。一说到这里老人家忍不住连连叹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动脑子,也容易浮躁,没几个愿意耐心跟我学手艺的,也曾经招收过一些徒弟,但后来都走了,毕竟手工制作服装还是很累的。只要一个人能坚持三年,那他就能成功了,可是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人能吃得了这个苦。曾经有一个很好的学徒,在他快要成功,我准备让他去闯市场的时候,他却放弃了,进入了一家现代服饰公司。我现在就希望有个不需要文化程度有多高,但能勤劳吃苦的徒弟耐心跟我学,这就够了,我一定不能让这门祖传的手艺流失。淡泊名利,一心想着匠心传承这就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手艺师傅的良苦用心。正是靠着这份执着和坚持20xx年10月,玉谦旗袍被列入济南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xx年5月,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xx年3月,被认定为山东老字号。现在它已经成为泉城济南的名片,代表着济南的符号。写传统作文篇2刀剪剑、伞、扇属于人类文明的物质文化,是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增加行为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而发明的。它们不仅具有可供欣赏的物质外观,也在长期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逐渐积累着精神文化的内涵,成为体现历代人民智慧、情感和审美文化的'载体。x月x日,我和妈妈一起去参观了刀剪剑博物馆。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不由得发出一声声惊叹。原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