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蜡烛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基础知识3、本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对炮火的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出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蜡烛描写在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的象征。黑围巾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烈士的跨国界的深沉的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三次“爬”、三次“休息”写出了老妇人的年老衰弱,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揣磨文章倒数第四段(即41段),设想一下当时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写成一段话。不少于一百字。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