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经典教案语文经典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经典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语文经典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8册语文教案——8.将心比心。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收集爱心名言五、板书预设:8*将心比心阿姨奶奶母亲护士将心比心人人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教案《8册语文教案——8.将心比心》。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4.齐读课文。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课后拓展。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语文经典教案篇2教学目标:1、阅读短文,在学习中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说明的道理。3、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学重、难点:1、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教学方法:自学为主,合作探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查找相关资料。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二、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注意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利。2、汇报查找资料情况,了解作者及背景。3、检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预习情况。三、指导自学。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试着翻译理解文言文。四、合作探究。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学体会,互相答疑解惑,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2、讨论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讨论对文中主人公的,交流读完后的体会。五、汇报交流。生汇报,师相机点拨指导。六、加强朗读。生个别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七、推荐作业。摘抄文中好词佳句。在课外阅读中,再找些文言文读一读,要理解,并弹出阅读体会。板书丈夫空想空想狭隘家当妻子狭隘后果可悲语文经典教案篇3教学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乐、奇怪、亲切的语气。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初步感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写法。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回声吗?你在哪儿听过?二、识字写字。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2、小组按自然段读、指名读课文。3、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4、班上汇报。5、写字指导。(1)学生观察。(2)教师示范:“纹、影、倒、游”四个字。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学生质疑。【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指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二、朗读感悟。1、默读思考:小青蛙听到了哪些声音?画出有关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在哪儿听到的?妈妈是怎样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2、把你画出的句子在小组里读一读。3、课件演示回声的成因。在读读妈妈说的话。4、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理解回声的成因。三、实践活动。回家后做实验或到郊外听回声。语文经典教案篇4学习目标: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