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哲学生活第四单元复习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基本结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基本知识一、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观):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一)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详细内容:(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方法论】略注意:判断:(1)社会存在的含义:社会存在就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意识是指社会意识形态。(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含义: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不断向前发展。(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分的。社会存在依赖于社会意识,社会生产力越发达,社会意识也就越先进。(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社会存在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哪里两个社会基本矛盾和两个基本规律:(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判断:(1)经济基础的含义:经济基础是生产力?生产方式就是经济基础?(2)上层建筑的含义:上层建筑是生产关系?(3)经济基础属于社会存在,上层建筑属于社会意识。练习:(08江苏卷7)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B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原理内容】(1)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方法论】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基本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判断:(1)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因此,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的解决要推翻统治阶级。◇课堂练习:关于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说法,正确的有()B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②其矛盾解决主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③这一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④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同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④课后练习:1、下列事物属于经济基础的有()B①生产资料所有制②大机器生产③分配制度④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D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②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③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④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A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注意:1、人民群众的含义:◇课堂练习:(1)下面对人民群众认识,正确的是()C①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②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③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④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下面对劳动群众的认识,正确的有()B①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②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③是人民群众中的主体部分④劳动群众就是指体力劳动者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可以理解为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3、注意理解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源泉、物质条件、直接创造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个变革包括根本性质的变化(通过阶级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