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肺结核医学知识讲座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犯许多器官,但以肺结核最常见.一、流行病学20世纪,结核病流行三次大的回升1、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二次世界大战;3、八十年代至今。其原因1、爱滋病的流行传播;2、世界性移民增多;3、对结核病防治的忽略;4、耐药菌增加。据WHO近年来统计我国疫情结核杆菌结核病肺结核各脏器传染源排菌病人传播途径呼吸道。病与否菌量、毒力和机体的免疫力。病因和发病机制etiologyandpathogenesis一、结核菌结核菌为细长、略弯杆菌,可分为:人型、牛型、鼠型、非洲型。前两型为人类主要致病菌,人型可产生大量烟酸,牛型则烟酸实验阴性。饮用未消毒的含牛型结核菌牛奶可引起肠道结核感染。结核菌特点:(一)多形性,细长稍彎曲两端圆形的杆菌。(二)抗酸性:涂片不易染色,经品红加热染色后即使用酸性酒精冲洗也不脱色,故又称抗酸杆菌。(三)生长缓慢,2--8周形成明显的菌落。(四)结核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阴湿的环境中可存活5月以上,但烈日暴晒2小时、70%酒精接触2分钟,或煮沸1分钟均能杀灭。将痰吐在纸上烧掉是最简单的灭菌方法。镜下结核菌根据结核菌代谢、生长速度不同分为4组:A组菌:快速繁殖菌A组:生长繁殖旺盛、细菌量多B组菌:缓慢繁殖菌B组:存在细胞内,在氧含量少,酸性环境中能够生长,但繁殖缓慢.杀菌效果最好的药是吡嗪酰胺对杀灭细胞内菌最为有效。C组菌:偶然繁殖菌C组:偶然繁殖菌D、休眠菌:病灶少数结核菌完全处于休眠状态B组与C组为顽固菌,为日后复发的根源,可存活数月、数年,称为持续存活菌。临床上痰培养阳性中约有5%为非结核分枝杆菌(除结核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它们也是抗酸杆菌,临床表现与结核病相似,但烟酸试验阴性,能在28度生长,此与结核菌不同,多数对抗结核药耐药。二传播途径:肺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咳嗽、喷嚏、大声说话的飞沫感染),传染原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三。易感人群:易感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四。影响传染性的因素五.化学治疗对结核病传染性的影响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二)结核病免疫和迟发性变态反应初感染与再感染:初次注射结核菌,10—14天后注射局部出现红肿,并形成溃疡,结核菌大量繁殖,局部淋巴结肿大并沿淋巴结及血循环向全身播散,豚鼠易于死亡。说明豚鼠对结核菌无免疫力.用同量结核菌注入4—6周前已受少量结核菌感染的豚鼠体内,出现高热,2—3天后,注射局部反应剧烈,组织红肿溃疡坏死,但不久可愈合、结痂,局部淋巴结并不肿大,既不发生全身播散,亦不死亡。机体对结核菌初感染与再感染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现象。(三)继发性结核继发性肺结核包括浸润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病理学病理特点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空洞形成。三、病理Pathology(一)、结核病的基本病变:主要有三种:渗出增生变质1、渗出为主的病变: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早期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以后逐渐为吞噬细胞代替。渗出多出现在疾病的早期或恶化时,病情好转时可以吸收消散。2、增生为主的病变:大单核细胞吞噬结核菌后,形态变大、扁平,类似上皮细胞称类上皮细胞。类上皮细胞相聚成团,中央可有多核巨细胞(langhancells)出现。其外围常有较多淋巴细胞的聚集,形成典型的结核结节,为结核病特征性病变。结核由此得名。3、变质为主的病变: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或细菌量过多、毒力过强,变态反应过于强烈时,渗出增生病变连同原有组织结构一起坏死,状似干酪故称干酪样坏死。渗出、增生、变质三种病变可同时存在一个肺部病灶中,但以一种病变为主。(二)病理变化转归(三)、结核病灶的播散:人体初次接触结核菌时,结核菌被细胞吞噬被带到肺门淋巴结,少量结核菌可进入血循环向全身播散,可无全身临床症状。大量结核菌进入血循环,可引起全身粟粒性结核。肺内结核菌也可沿支气管播散到其它肺叶。当大量痰结核菌被咽入消化道可引起肠结核腹膜结核等。结核菌感染和肺结核发生发展结核菌初次感染在肺内的病变称原发性肺结核,多见于小儿,继发性肺结核多发生在曾受过结核菌感染的成年人,病灶多位于肺尖部,原发灶多不波及淋巴结,较少引起血性播散。但肺内炎症反应剧烈,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和空洞。这是发生在人体的Koch现象。原发性肺结核(原发综合征)好发部位:上叶下、下叶上、中叶症状:类似感冒转归:肺门淋巴结的结核菌常少量进入血循环,播散到全身各器官,常因人体抵抗力强,仅产生肺尖、骨、脑、肾等的孤立病灶,逐渐愈合。但其中结核菌可存活数年之久,具有潜在复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