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析台湾校园民谣的兴衰历程文献综述陈培杰艺术系指导教师:江华清摘要:校园民谣记录了一个时代,一个文化氛围,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70年代中期,校园民谣在台湾兴起,并且发展迅猛。1974年到1980年是台湾校园民谣的鼎盛时期,这时台湾共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民谣。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台湾校园民谣高潮渐渐衰落。关键词:台湾校园民谣兴衰历程艺术特点发展问题可行性有人说校园民谣就像一首素淡的小诗,充斥着唯美主义;也有人说,校园民谣的本色即应"素淡",惟其如此,才能体现校园的特色。确切些说,充盈校园民谣中间的,主要仍是个人的情绪或情感经历,而具有真正社会批判意识的作品还未出现,尤其是一些能够引发人们深思的、真正有长久生命力的作品。一、研究背景及动态校园民谣指的是流行于校园,广受学生喜爱、体现校园生活和学生心情或感受的歌曲,又被称为“校园歌曲”、“现代民歌”、“乐府民风”等等。校园民谣极富有校园味道,充满着朝气,毫无修饰的真情流露,听起来让人感觉十分亲切自然,它形象地反映出年轻学生的校园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让人们耳目一新!台湾校园民谣在二十世纪70年代兴起于台湾,1974年到1980年的达到顶峰期,共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民谣。但是由于校园民谣未形成一套与社会相适应的商业化运作机制,决定了不能完全以流行音乐商业动作机制,再加上各种粗糙的创作手法,使校园民谣迅速降温,并且一直影响到现在。二、评述校园民谣以“技巧趋于现代、精神走向中国”为创作原则,因而也被称为“现代的民歌”。它从我国的民间歌曲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将西方乡村歌曲的音乐元素融会其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通俗歌谣体”体栽。音乐结构短小精悍,旋律简洁朴实、清新爽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时代感。它不论写景物,写风月还是写爱情,在文字意境方面都给人以美感,散发出淳朴的乡土气息,是青年学生求新、求变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动表现。三、结论当我们回首青春的时候,所有真实的、虚幻的、美丽的、迷惘的片段扑面而来,就像我们静静坐在窗前准备用一生去记忆的一道风景。而当它随风而逝时,除了美丽,谁能清晰地记得它的每一种色彩,谁能把它讲述得像那个瞬间一样真实。校园民谣只是人们有意识的给定的一个名字。其实校园民谣的土壤永远在那些心怀无限梦想的校园里。(宋体小四号字)参考文献:(黑体四号字,顶格)[1].蔡子民:《台湾文化思潮与两岸情结》[M]2002年8月台海出版社出版.[2]叶松庆.HYPERLINK"http://dlib.cnki.net/kns50/detail.aspx?dbname=CJFD1995&filename=QLTS199502001&filetitle=%e5%bf%83%e7%81%b5%e7%9a%84%e5%91%bc%e5%94%a4%e2%80%94%e2%80%94%e8%b0%88%e6%a0%a1%e5%9b%ad%e6%b0%91%e8%b0%a3%e7%9a%84%e5%85%b4%e8%b5%b7"\t"_blank"\o"心灵的呼唤——谈校园民谣的兴起相似度75%"心灵的呼唤——谈校园民谣的兴起[J].HYPERLINK"http://dlib.cnki.net/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BaseLink&Field=BaseID&TableName=CJFDBASEINFO&NaviLink=%e9%9d%92%e5%b9%b4%e6%8e%a2%e7%b4%a2&Value=QLTS"\t"_blank"青年探索,HYPERLINK"http://dlib.cnki.net/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IssueLink&Field=BaseID*year*issue&TableName=CJFDYEARINFO&Value=QLTS*1995*02&NaviLink=%e9%9d%92%e5%b9%b4%e6%8e%a2%e7%b4%a2"\t"_blank"1995,(02).[3]苗延威,1991,乡愁四韵:中国现代民歌运动之社会学研究。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余光中诗、杨弦曲,1975,中国现代民歌集.[4]HYPERLINK"http://to.aeeboo.com/html/1/20071261517625.html"http://to.aeeboo.com/html/1/20071261517625.html,爱播,2007-1-26.[5]叶松庆.HYPERLINK"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