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认识Excel2003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excel2003》,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理念八个方面说一说这堂课的设计:首先是说教材。《认识Excel2003》选自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2课,共一课时,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相关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由启动Excel2003、认识Excel2003窗口、建立新工作簿、增加工作表、删除工作表和推出Excel2003六部分组成。本节课内容在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以《数据处理和电子表格软件》的学习委基础,为下节课《数据的输入好人修改》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是说学情分析,我从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知结构:通过对《数据处理和电子表格软件》的学习,对Excel2003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动机: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比较好动,同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操作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学习态度:七年级学生喜欢计算机实际操作即在机房学习,与同学协作探究出新的知识的方法。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目标:熟悉Excel2003启动界面,学会工作簿、工作表的相关操作及关闭Excel200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动脑思考、小组练习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合作解决问题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肯定自我价值,培养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接下来,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并掌握Excel2003的窗口界面,突出重点的方法是通过师生互动与教师系统讲授来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的脉络。教学难点是工作表、工作簿的相关操作,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任务驱动法和协作学习,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效率。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本节课我采用主导-主体体教学模式—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操作练习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本节课的教学准备是具有局域网环境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我从巩固复习,导入新课;知识迁移;系统讲授,学生质疑;任务驱动,上台展示;总结评价;布置作业六个方面着手:首先说一下第一环节巩固复习,导入新课。(4分钟)我将这样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学生上节课所学关于Excel2003的部分内容,对上节课知识进行巩固,从而导入新课《认识Excel2003》。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和响应,认真听讲。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上节课熟悉的知识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在认知结构上有很好的过渡。接下来是第二环节:知识迁移。(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认识word2003》所学word2003的两种启动方法,请学生上台展示,通过学生的展示引出excel2003的两种启动方法,通过投影边讲解边演示。学生回顾word2003的启动方法,上台展示,并跟着老师操作excel2003的启动方法。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根据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通过知识迁移,利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便于记忆和掌握。第三环节:系统讲授,学生质疑。(15分钟)教师对于认识excel2003窗口的内容进行详细而又系统的讲解。学生认真听讲,提出质疑。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根据学生多数情况下对知识认识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的特点,利用讲授法,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高效而有系统地传授知识,从而突出重点。第四环节:任务驱动,上台展示。(15分钟)在此环节,我将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将全班学生分成同等水平的几个小组,设计了四个任务:任务一:建立新工作簿任务二:增加工作表任务三:删除工作表任务四:退出excel2003在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前教师要明确任务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和帮助,并要提醒学生教材是最好的老师,在操作遇到困难时可以参照课本。在学生任务完成后每个小组派一名小老师通过投影分别演示任务一、二、三、四的操作,教师应引导其他同学对操作过程进行评价,并及时归纳总结。学生在了解任务情况后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以小老师的角色上台演示,其他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