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华民族舞的表演特征中华民族舞的表演特征民族舞蹈是一种起源于人民生活中的肢体动作语言,以日常活动抽象化为表现形式。亦可称为土风舞、民俗舞蹈或国际民俗舞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华民族舞的表演特征,希望能帮到大家!中华民族舞的表演特征:(1)载歌载舞我国的民间艺术自古以来就有载歌载舞的传统,如汉族北方的秧歌,南方的“采茶灯”、“花灯”,满族的“莽式”,维吾尔族的“麦西来普”,藏族的“弦子”,这些都是载歌载舞的民间舞蹈。(2)利用道具歌而舞之这些道具有:手绢、扇子、花绸、头上戴的帽子、面具、腰里绑的腰鼓、腰铃、脚踏的高跷,以及各种道具如:伞、灯、刀、剑、棍等。(3)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我国的民族舞蹈一般都以一个故事为依据,舞蹈刻划的人物形象生动,活灵活现。(4)自娱与表演的统一在我国民间舞蹈中有一个很突出的特征,表演者同时也是一个自娱者,既是观众又是演员。看到高兴时,自己也可以上去跳一阵,舞一下。中华民族舞蹈表现的内容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1反映各种劳动生产和生活类的舞蹈:这类的舞蹈有汉族的《秧歌》、《采茶》、《推小车》、《跳春牛》,壮族的《扁担舞》、黎族的《打柴舞》、蒙古族的《牧马舞》、布依族的《织布舞》、赫哲族的《捕鱼舞》、等等,都是反映生产的舞蹈。在生活中占有主要地位的爱情生活是舞蹈的重头戏。反映爱情生活的舞蹈多的不胜枚举,象回族的《花儿》、壮族的《抛绣球》等。还有一些是强身健体的舞蹈,比如《剑舞》、《刀舞》、《棍舞》都属于这一类。2第二种是与民俗有关系的舞蹈:民间舞蹈是民俗的活动之一,因而各族人民的民俗节日,都有舞蹈。比如:汉族的“春节”、蒙古族的“那达慕”盛会、白族的“三月三”、彝族的“火把节”等等,这些活动所跳的舞蹈都是节庆民俗舞蹈。另外,结婚、生子、祝寿、也都有相应的舞蹈。民间还有用舞蹈来驱疫、消灾、驱邪、也是舞之、蹈之。3第三种是祭祀的舞蹈:当时的人们无法主宰自己和周围的一切,而把这些都归于神的力量,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因而对神顶礼膜拜,敬神的方式也是用舞蹈来表示。拓展中华民族舞蹈的分类及介绍【踏歌】中国古代的群众歌舞形式。多于节日集会时众人手拉手以脚踏地、边歌边舞。有的地方,一直流传至今。【秧歌】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主要在中国北方地区流行,多在节日集会时表演。按地区和风格不同,又分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等。一般是舞蹈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彩绸、手帕、扇子等道具而舞。形式欢快热烈,生活气息浓烈。有的地方将民间的高跷、旱船、花鼓等歌舞形式也统称“秧歌”。【腰鼓舞】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多在节日集会时表演。原流行于中国陕北地区,以安塞等地腰鼓最为著名。舞者腰挂椭圆形小鼓,双手各持鼓槌边敲边舞。节奏强烈粗犷,动作奔放有力。后在许多地区流行。【花鼓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及淮北地区。男角称“鼓架子”,动作粗犷大方、幽默风趣,多筋斗技巧;女角称“兰花”,动作洒脱泼辣,俏丽多姿,欢快热烈。多在节日集会时表演。许多已加工成为专业艺术团体保留的表演性舞蹈。【狮子舞】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广大地区。历史悠久,汉代已有记载。一般由两人合演一头大狮,一人扮武士持彩球逗引。表演上分“文狮”、“武狮”两种。多用打击乐伴奏。后经加工提高,采用许多高难度动作,成为舞蹈与杂技结合的艺术舞蹈形式。【龙舞】又称“龙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广大地区。历史悠久,汉代已有记载。“龙”的造型形状各异,但分节均为单数。由一人持彩球引龙作舞。形式热烈欢腾。一般以锣鼓伴奏,舞时多放鞭炮助兴。【花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西南等地区。多为欢快的载歌载舞形式。各地跳法不一。如云南花灯就以身体的崴动变化,形成其特殊风格。【安代舞】蒙古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舞者双手各持一巾,边歌边舞。动作热烈奔放,节奏感强。常用于节日集会的表演。【热巴】藏族的一种以歌舞为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表演时男持铜铃,女持手鼓,边歌边舞,节奏强烈鲜明,动作粗犷热情,不时加入一些杂技技巧。有的把从事这一表演的艺人也称“热巴”。【赛乃姆】原为维吾尔族古代舞曲名。维吾尔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流行于新疆广大地区。形式自由,动作灵活。常在节日或劳动后即兴歌舞。【扁担舞】壮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西地区。舞者为双数,手持扁担互相敲击,打出变化多端的节奏音响,边歌边舞。动作多表现农业劳动。【芦笙舞】苗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西南、中南苗族居住地区。以边吹芦笙边舞蹈为特点。常带有表演性和竞赛性。【阿细跳月】彝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多在自称“阿细”和“撒尼”人的云南彝族聚居地区流行。为青年男女的一种社交舞蹈。男舞者一般弹大三弦或吹笛子与女舞者对舞。节奏欢快。节日时常在月光下或围着火把跳至深夜,故得名。【农乐舞】朝鲜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表演形式自由。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