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收藏社会里也分有名的收藏家与无名的收藏家,至于有名的收藏家与无名的收藏家的区别如下:前者府上可能天天髙朋满座,后者家里可能天天门可罗雀:前者,收藏人、拍卖人、古玩商、企业家们纷至沓来,有名的收藏家拿出藏品让人观赏,自己先不表态,假的东西也会被当成真品。因为名声太大,“大收藏家府上怎么会收藏赝品?”后者,应邀的古玩圈内人也会上门品茗聊天,无名收藏家如真的拿出宋五大名窑瓷、明清官窑瓷,让人鉴定,自己先表态说是真品。那么除个别真正的鉴定家、识货者外,绝大多数收藏人口头上会说是“好东西,好东西”,但心里肯定会想:“无名之辈怎么可能收藏这么多宋五大名窑、明清官窑瓷,不是历代后仿伪品,就是当代新仿赝品!”有名的收藏家只要待在家里,拍卖品征集者自会上门求货,拍卖底价由收藏家自己定,如超过市场估价二、三成、也能上拍,因为这属于卖方市场,不到此价不上拍,拍卖品征集人只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全指望拍卖场上出现傻大款,互相竞争。无名的收藏家一般自己会把拍卖品拿到拍卖行,拍卖估价由拍卖行定,为顺利成交,拍卖行定起拍价时尽量往下压,压得越低越好,有时会低于市场行情价一、二成,委托人也只能无可奈何。有名的收藏家与无名的收藏家拍品拍卖结果是:像著名的大玩家王世襄们,一件估价二三万元的明清名家竹雕笔简,拍卖成交价可能会是二三十万元。如2003年中国嘉德举办的王世襄夫妇收藏品专场拍卖会,总估价为二千多万元,总成交价达六千余万元,全场总成交价超过事先估价三倍。而无名的收藏家很多收藏精品会被贱卖,甚至没上拍卖会前,已被拍卖行暗箱操作私下卖掉。当然,真正无争议的令人注目的珍品、绝品,也会在公平的竞争下创下拍卖成交高价纪录。新世纪后拍卖公司也会按拍卖法、拍卖行规操作,假拍、暗拍的终究是拍卖场上的浊流,不是主流。为此,为了想在收藏界出名、成名,出中名、成大名,不少收藏人削尖脑袋往名利圈钻,以下笔者总结出收藏界“成名成家”的几种“秘诀”,是正道还是歪道,读者自会有判断。一、削尖脑袋进入收藏家名人辞典如今,但凡有些收藏业绩或发表过几篇收藏论文者,或有收藏协会职务者,都会接到各种各样的收藏辞典邀请入选通知。对那些署名名人辞典编篑委员会的信,一律拆看工整填写,并及时挂号寄出.这样-不留神就成了收藏名家。二、与收藏权威泰斗合影如想要出名,就与有可能提升自己知名度的名家大腕权威泰斗一起照相合影,尽量做笑容可掬媚态十足万分幸福状,并放大合影照,精心裱装.挂在客厅正中,每每向人炫耀。三、邀请收藏大师名家写序题词倘收藏文章、藏品要结集出版,邀请名家大师写序作跋、题写书名,再收入与名家的合影照片,这样自己也可能成了收藏名人中的员了。四、尽量多在收藏活动中露脸争取能经常出席收藏新闻发布会、收藏论文、研讨会,并接受报刊、记者电视台专访。还削尖脑袋参加名人收藏、名人论收藏之类有增名气之可能的电视访谈节目。五、找人撰文吹捧自己的藏品请朋友甲在报刊吹捧自已的藏品:有请朋友激烈反击使某件藏品更加真伪难辨,抬高身价;再请朋友丙进行争论总结,得出结论:惊世绝品,某某外商出价数十万数百万元也不卖等。六、滥发五花八门的收藏名片在名片上印上所有头衔---从收藏沙龙会长到收藏沙龙秘书长、理事到顾问到所有能想到的沾点边的真的假的虚的实的都无-遗漏印上。正面印不下再印反面,印了中文再印英文,印了手迹,两印头像,在收藏交际圈内逢人就发。七、故意找收藏名人挑战用收藏品照片请名家鉴定,故意找名家碴儿,鸡蛋里挑骨头,特别是要向文博界权威如明清家具大师王世襄、青铜器大师马承源、陶瓷器大师耿宝昌、书画大师徐邦达等挑战,向那样的收藏权威叫板,更会引起收藏界注目。当无名收藏者变成有名的“收藏家”包装成功之后,不少利欲熏心者开始谋私利、谋钱财卖假名声,开始以帮别人掌眼为名设收藏陷阱或推人落井下石买赝品而获利。所以,对收藏珍品要辨真伪,对收藏名人也要细辨真假。如能真正识别假收藏品,还能真正识别假收藏名品.你就是一位成熟的收藏者了,你的收藏人生也算进入高境界了。缺乏收藏文化启蒙训练的收藏入门者,随潮流登场,大多凭直觉收藏。如看见一件喜爱一件、收藏一件,那种没有选择、没有专题、没有目标的收藏方式,我们只能称为“乱点鸳鸯谱”式收藏,属于“山重水复疑无路”式收藏。颇有文化的收藏入门者,大多先会找收藏书籍来看。看了有关收藏入门书籍之后,茫茫收藏世界,初入门者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觉。那么,初入门者,怎样选择古玩收藏类书籍呢?一、要看正版书凡正规的大中出版社出版的收藏类书籍,其作者选择、文字校对、图片质量都有保证。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收藏类图书愈来愈趋向画册化,高质量的清晰图片愈来愈受到欢迎。盗版书大都图片质量差,如宋龙泉窑梅子青釉照片被印成天蓝色或褐绿色等,实践鉴定参照时,真品釉色变成仿品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