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班教案中班教案精华(7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中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理解、学习数字童谣,初步学习使用数量词。2.感受童谣的朗朗上口,尝试仿编童谣。活动准备:1.创设与童谣相应的背景图片和相应的数卡。2.幼儿对常见动物的习性和特征有所了解。活动过程:一、理解学习童谣(一)理解童谣出示背景图---图上有桃树、房子、虫和猪。1.师:春天到了,桃花开了,美丽的桃花树下会住着谁呢?有几条小虫?小虫在干什么?2.师:小猪有几头?你们看看这些小猪长得怎样?胖胖的小猪叫肥猪,肥猪睡觉怎么样?3.师:桃花树下住着小虫、小猪,还会住着谁呢?咖啡色马有几匹?添上一匹黄马,是几匹马?马儿一跑会发出什么声音?4.师:"咯咯哒、咯咯哒",是谁在叫呀?有几只母鸡?又来了一只一共有几只母鸡?母鸡生蛋了,它是怎么告诉你的?5.师:9和10在哪儿呢?谁能很快把它找出来?粉红色的桃花有几朵?深红色有几朵?一共有几朵?师:桃花树下真热闹,小动物们都说:"桃花树下是我家。"(二)欣赏童谣教师完整朗诵童谣。师:童谣的名字叫什么?这首童谣里数到了哪些数字?小结:这首童谣里有1-10十个数字,所以这首童谣又叫数字童谣,它的`前面一句是数数动物有多少,后面一句是说说动物的特点、动物的本领。(三)学说童谣1、分句学说师:你们喜欢这首童谣吗?最喜欢童谣里的哪一句?2、完整学说(1)看图学说。(2)幼儿有节奏的说。二、尝试仿编童谣1、师:桃花树下真热闹,还会有谁也想来住呢?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本领?你能不能象童谣里那样先数一数、再说一说呢?2、教师请2-3个幼儿仿编3、小结:除了有-----要来桃花树下住,肯定还会有很多很多的小动物都来呢,请你们数一数,说一说,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童谣去讲给弟弟妹妹听。附童谣:数一数一条虫,两条虫,小虫喜欢钻洞洞。三头猪,四头猪,肥猪睡觉打呼噜。五匹马,六匹马,马儿一跑呱哒哒。七只鸡,八只鸡,母鸡生蛋咯咯哒。九朵花,十朵花,桃花树下是我家。中班教案篇2《燕子》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3、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并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基本方法。能用“增添、”“偶尔”造句。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5、学习抓住外形特征来描写小动物的表达方法,并用此法写一种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二、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来了。《燕子》这篇课文,就是写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那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怎么美呢?2、先来仔细看看燕子。○默读片断,思考:片断中抓住哪些方面来描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听教师读、删减比较。“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一个尾巴,凑成了小燕子。”○读这些词语,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分别写出了燕子的什么?○讨论:这些形容词删与不珊,哪种更好?为什么?(初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把《燕子》中的燕子外形描写与《翠鸟》中的翠鸟外形描写进行比较:课文中为什么只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不写其他方面?而《翠乌》中又为什么只写翠鸟的小爪、眼睛和嘴?(描写外形要抓住特征。深入体会语言形式表达的准确性。)3、出示: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口头缩写——示范朗读——说说理解4、朗读:几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5、作业:《课堂作业》1—4第二课时1、课文第2段写了哪些景物?○雨、风、柳、草、叶、花。2、出示,觉得怎么样?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3、逐个比较,层层添加。4、你们这些小燕子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心里想说什么?下面一句中,哪一个词把小燕子这种急切的心情表达出来?5、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小燕子从南方赶来,这告诉我们燕子是什么鸟?(候鸟)6、理清层次,练习背诵。一共四句: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7、花儿、草儿赶来了,小燕子也赶来了,为什么说“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呢?(释:生趣)8、读第3段,想像一下燕子飞翔的情形。9、缩写句子。10、找出描写燕子飞行轻巧敏捷的词句。11、小结朗读。12、作业:《课堂作业》5—6第三课时1、朗读最后一段。2、比较:○落——停○痕——根3、理解“理待演奏”。4、背诵本段。5、全文小结。6、仿写第1段。中班教案篇3设计意图:《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方面建议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