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六讲学生一、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要求1920年,在印度的东北部发现了两个女狼孩,大的一个八岁,小的一个两岁,因为从小与狼一同生活,她们的生活习性完全与狼一样了,甚至连声带也发生了变化。夜晚常常不睡觉,只是不断地吼叫;不会站着走路,只会爬行;耳朵亦如狼耳那样会动;一切的生活方式均显示出不能适应人类生活的情况。其中大的那位女狼童,活到了十七岁,卡玛拉在四年之后(大约十一二岁)才开始能够讲一点点话,智力水平也才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婴儿的智力水平。这说明了儿童发展的什么特征?2.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关键期的理论人的某一方面的发展具有一个相对最佳的时期,这个时期就是人发展的关键期。错过关键期人的发展将受到极大影响。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顺序和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及速度大体相同;但同一发展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有差异,既可变又可为。随着社会发展,儿童身心发育成熟的时间提前,这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学生青春期教育严重滞后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二、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及教育的地位1、遗传素质——生物前提2、环境——客观条件“孟母三迁”的认识?3、教育——主导因素实践思考: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在环境和教育条件一定的前提下,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决定性因素。(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个体身心发展过程心理发展过程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1岁半,2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认识世界2、前运算阶段(1岁半,2岁—6、7岁)认知受直觉思维支配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能借助具体事物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能进行符号形式的推理个体发展分期2、幼儿早期或先学前期3、幼儿期或学前期4、童年期5、少年期6、青年初期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多元智力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