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排水沟的设置排水沟底宽应不少于0.2~0.3m,沟底设有0.2%~0.5%的纵坡,在开挖阶段,排水沟深度应始终保持比挖土面低0.4~0.5m2.集水井的设置集水井应设置在基础(jīchǔ)范围以外的边角处。间距应根据水量大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能力确定,一般为20~40m。3.水泵性能与选用(1)离心泵泵体是由泵壳、泵轴及叶轮等主要部件组成,其管路(ɡuǎnlù)系统包括滤网与底阀、吸水管及出水管等(2)潜水泵潜水泵是由立式水泵与电动机组合而成,工作(gōngzuò)时完全浸在水中。水泵装在电动机上端,叶轮可制成离心式或螺旋桨式;电动机设有密封装置。三、流砂及其防治1.流砂发生的原因动水压力是流砂发生的重要条件。流动中的地下水对土颗粒产生的压力称为动水压力,其性质(xìngzhì)通过图1—20所示的试验说明。ρWh1F-ρWh2F-TLF=0由上式可知,动水压GD与水力坡度I成正比,水位差越大,动水压力越大,而渗透路程越长,动水压力越小。产生流砂现象主要是由于地下水的水力坡度大,即动水压力大,而且动水压力的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与土的重力方向相反(xiāngfǎn),土不仅受水的浮力,而且受动水压力的作用,有向上举的趋势,当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浸水密度时,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并随地下水一起流入基坑,即发生流砂现象。2.流砂的防治流砂防治的主要途径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或改变其方向。具体措施为:(1)抢挖法(2)水下挖土法(3)打钢板桩或作地下连续(liánxù)墙法(4)在枯水季节开挖(5)井点降水法四、井点降水法井点降水法就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jiàngluò)到坑底标高以下,并保持至回填完成或地下结构有足够的抗浮能力为止。(一)轻型井点1.轻型井点设备轻型井点设备是由管路系统和抽水设备组成。管路系统包括:井点管(由井管和滤管连接而成)、弯联管及总管等。2.轻型(qīnɡxínɡ)井点布置1)平面布置2)高程(gāochéng)布置井管的埋置深度HA,可按下式计算(图1-27b):HA≥H1十h十iL(m)(1-22)式中H1——总管(zǒnɡɡuǎn)平台面至基坑底面的距离(m);h——基坑中心线底面至降低后的地下水位线的距离,一般取0.5~1.0m;i——水力坡度,根据实测:环形井点为1/10,单排线状井点为1/4;3.轻型(qīnɡxínɡ)井点计算(1)井型判定(2)涌水量计算(jìsuàn)①无压完整涌水量式中K——渗透系数(m/d),应由实验测定,表1-12仅供参考;H——含水层厚度(m);S——水位降低值(m);R——抽水(chōushuǐ)影响半径(m),取:x0——环形井点的假想半径(m):F——基坑周围井点管所包围的面积(m2)。②无压非完整(wánzhěng)井涌水量③承压完整井涌水量承压完整井环形井点涌水量计算公式为式中M——承压含水层厚度(hòudù)(m);K、R、x0、S——与公式(1-22)相同。:(3)确定井点管数量与井距①单井最大出水量单井的最大出水量q,主要(zhǔyào)取决于土的渗透系数、滤管的构造与尺寸,按下式确定:式中d——滤管直径(m);l——滤管长度(m);K——渗透系数(m/d)。②最少井数井点管的最少根数nmin,按下式计算:式中1.1——备用(bèiyòng)系数,考虑井点管堵塞等因素。其它符号同前。③最大井距式中L——总管长度(m);确定井点管间距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a)井距过小时,彼此干扰大,影响出水量,因此井距必须大于15倍管径。(b)在渗透系数小的土中井距宜小些,否则水位(shuǐwèi)降落时间过长。(c)靠近河流处,井点宜适当加密。(d)井距应能与总管上的接头间距相配合。根据实际采用的井点管间距,最后确定所需的井点管根数。4.轻型(qīnɡxínɡ)井点的施工埋设井点的程序是:放线定位→打井孔→埋设井点管→安装总管→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接通→安装抽水设备。(录象)(二)喷射井点当基坑开挖较深,降水深度(shēndù)要求较大时,可采用喷射井点降水。其降水深度(shēndù)可达8~20m,可用于渗透系数为0.1~50m/d的砂土、淤泥质土层。喷射井点施工顺序是:安装水泵设备及泵的进出水管路;铺设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沉设井点管(包括灌填砂滤料),接通进水总管后及时进行单根试抽、检验;全部井点管沉设完毕后,接通回水总管,全面试抽,检查整个降水系统的运转状况及降水效果。(三)管井井点管井井点就是(jiùshì)沿基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