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火星教学反思火星教学反思1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相对于后一篇《神奇的克隆》,本课的说明方法涉及的不多,只集中在了第二小节当中,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除此之外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浓厚,是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好教材。从课题来看,这篇课文就集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且生动形象”,适合小学生学习阅读的科普文章,编者是用尽了心思,如课文扉页上着贴近火星的红底色,课题采用比拟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概括了火星与地球的联系,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只要细读,就会发现用语的精妙之处,对于这点的认识,我也是到上完了两次课,再回头看时才真正领会到的。所以,课文的解读深入、角度都会影响课堂的活动。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说明文,对于学生学情的把握知之甚少,不仅是对于这种文体的把握,而且对班里学生学习的模式还不完全熟悉,所以新教师在课堂上只能处在两极之间,一只关注到了自己的表现状态,课堂上与学生的距离很远,只想牵着学生走,学习活动只在浅尝辄止,容易形成个别学生的课堂而忽略全班学生的学习状态,流于了“走过场、课堂秀”的形式。对于学校中习得的新课标理念、精神,在实践中还无法真正领会到,如果不及时反思、调整,长时间内会很难有专业上的提升。“教是为了不教”,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教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点拨者。这些话在之前都是听腻了,但现在看来,要做到,好难!一篇课文上了两个班,分隔两个星期,终于上结束了。第一次课上完后,问题就出来了。我没有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导致第二课时思路混乱,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理解的范围,使教学流程难以推进。在导师评课、反思之后,自己也没有认清问题所在,匆匆回顾教案后继续上课,结果一团糟,没有真正达到改教案后的效果。不仅乱了节奏,连学生回答问题我都不知道怎么接上去了,上完课,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在导师和其他实习生面前,我简直丢尽了脸面。之后,静下心来想想老师的评课,好好地理清了自己上课的严重问题所在:在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我只关注到了教师的教,一直强调自己钻透教材,设计好流程、环节,想好自己要说的话,却完完全全没有考虑到,自己想到的这些东西按照学生这个水平,他能够或者需要学到多少,在这点上,我做的实在是太少了!尤其在上第三课时,虽然效果要比我想象的好得多,但在听导师讲课时,我才深深感受到了导学的重要,如何“以点带面、以学促学”,导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她不急于要学生说出答案来,而是在学生的回答中,找生长点,引导学生学,从个别学生的积极思维中找准点引导全班学生学习,这样的学习才叫学生学。在这样的对比中,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跟着学生走,什么叫课堂!在这篇课文中,我总想自己为学生找到学习的切入点,而没有考虑到学生这样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至此本课在着手时就造成了混乱,原本简单、有趣的课文,被我深深地剥开了,过多地强调了文章的解析(咬文嚼字),而忽略了文章整体性,即它所传达出来的人文性。语文教学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落实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需要教师好好钻研!再看了集体备课的教案后,才番然领悟,自己上课的大问题所在,首先自己就没有理清课文的脉络,从课题入手,就可以拎出一个大问题“火星为什么是地球的孪生兄弟?”,由此从两方面做探究:一相似在环境、曾经有水;二差异在环境、没留住水和生命。从这两方面出发,直切课文内容,这样理清就简单多了!对于文本的解读,不仅需要教师多用心钻研揣摩,它还建立在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上。课堂是活生生的存在场所,怎样让这生命的遭遇来得更微妙,让语文课堂成为灵魂的栖息地?这是每个语文老师值得思考的!火星教学反思2《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是一篇介绍火星知识的说明文,大多科普类的文章会让人读了感觉枯燥、乏味,而这篇课文却没有给我们这种感觉。相反,单从题目我们就能看出这一定是一篇充满“人情味”的课文。的确,课文将火星与我们所熟悉的地球相比较,以“孪生兄弟”的名义使我们感到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是那样亲切。科普说明文这类课文一不小心就可能会上成科学课,因此我力求在课堂上把课上出“语文味”来。一、抓住设问课文第一自然段连用四个“同样”,列举了火星和地球的相似之处,告诉我们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的原因。随后,课文重点写了火星上的’水的来源和散失的原因。为了引起我们的注意,课文两次运用设问,将两大主要内容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两个问题,弄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随后分别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读懂课文。我让学生体会到课文正是运用了设问的方法,才使我们读起课文来感到纲目分明,我们以后写作文时也可以运用设问,让自己的作文显得更加有条理。二、品味语言课文语言有两大特色,一是准确性,二是形象性。在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