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肾脏生理学概述肾脏的重要功能:1.排泄肾脏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排泄物质的量大、种类多。通过产生尿液可完毕:①排除代谢产物和异物;②调整细胞外液的量和渗透压;③保留机体的电解质(如Na+、K+、Cl-、HCO3-),排出H+,维持酸碱平衡;2.分泌生物活性物质肾脏可分泌多种物质,如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前列腺素、羟化的维生素。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与肾血流量(二)皮质肾单位与近髓肾单位1.皮质肾单位:重要分布于外皮质层和中皮质层。人肾约占85-90%,肾单体积小;动脉的口径入球A与出球A之比为2:1、出球A进一步分为毛细血管缠绕在皮质肾小管围。2.近髓肾单位:分布于靠近髓质的皮质层,人肾约占10-15%。肾单位的体积大;髓袢长(可达内髓质层或乳头部);出球A可形成网状毛细血管和U形直小血管,直小血管深入髓质。形成的毛细血管包绕髓袢升支和集合管,此与尿液浓缩、稀释功能有关。8(三)球旁器球旁器由球旁细胞、系膜细胞、和致密斑构成,重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四)肾的神经支配肾脏只有交感神经支配,其末梢分布于肾动脉(尤其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平滑肌)、肾小管、球旁细胞。交感末梢释放NE,调整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的重吸取和肾素释放。(五)肾血管的特点肾动脉由腹积极脉垂直发出,且较短,肾小球毛细血管网介于入球和出球小动脉之间,入球与出球的口径为2:1,故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压较高,有助于滤过。而缠绕在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内血压较低,可增进其重吸取。出球动脉的两端都是毛细血管,因而也称为肾门脉。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滤过膜有三层构造—毛细血管内皮、基膜、肾小囊上皮,其大小不一样的孔道构成滤过的机械屏障。●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则构成其电学屏障。●滤过膜的通透性取决于被滤过物质的有效分子半径和电荷正负,分子的有效半径<2.0nm的中性物质,如G可自由滤过,>4.2nm的不能滤过,如白蛋白。二、有效滤过压(effectivefiltrationpressure,EFP)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有效滤过压是滤过的动力,当有效滤过压为0时(即达滤过平点),滤过停止。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原因(一)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二)有效滤过压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2.血浆胶体渗透压3.囊内压(三)肾血浆流量(renalplasmaflow,RPF)RPF↑→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滤过平衡点后移→毛细血管有效滤过管段延长→有效滤过面积↑→GFR↑。相反,RPF↓→GFR↓。(考虑滤过储备问题!!!)第三节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原发性积极转运(primaryactivetransport)继发性积极转运(secondaryactivetransport)●同向转运(count-transport)●逆向转运(antiport)▲电中性转运(electroneutraltransport)▲生电性转运(electrogenictransport)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一)近球小管1.Na+、Cl-、H2O的重吸取(1)Na+、Cl-的转运机制前半段:Na+积极重吸取(泵-漏模式),大部分Na+与HCO3-、葡萄糖、氨基酸同向转运,另一部分Na+则与H+逆向运。后半段:细胞旁途径—Na+、Cl-被动重吸取跨上皮细胞途径—Na+积极重吸取22(2)H2O的重吸取机制渗透性被动重吸取2.对HCO3-的重吸取与H+的分泌(1)HCO3-的重吸取机制:以CO2形式进行(2)H+的分泌:通过Na+-H+互换分泌到管腔3.K+的重吸取积极方式,重要在近端小管。4.葡萄糖的重吸取●仅限于近球小管,为继发性积极重吸取●有饱和现象①肾糖阈(180mg/100ml)=(9-10mmol/L)②葡萄糖吸取极限量5.对其他物质的重吸取和分泌(二)髓袢1.降支:水被动重吸取2.升支细段:NaCl被动重吸取(尿素的近髓处渗透压)3.升支粗段:NaCl积极重吸取(Na+:K+:2Cl-同向转运),并且对水的通透性低。导致:①小管液低渗;②外髓质部组织液高渗。Na+(三)远球小管和集合管1.对Na+、Cl-、水的重吸取和K+的分泌(1)远球小管前段:NaCl积极重吸取,约占滤过量的12%,水的通透性低。(2)远球小管后段及集合管:Na+积极重吸取,K+被动分泌,水的通透性低。两类细胞:主细胞—重吸取Na+和水,分泌K+闰细胞—分泌H+●远球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水重吸取的